当我们代表本单位与国外和境外的机构和人员打交道时,要遵守的原则是:尊重对方.积极合作,有礼有节,收放有度,维护尊严。


一、涉外活动要讲究仪表和形象


首先要讲究仪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要整洁修饰,包括面孔头发手脚要清洁干净、衣服鞋帽整齐干净。男士的头发胡须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纽扣均应整齐;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要美观适宜,行为举止要稳妥端正;皮鞋应擦亮。不能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能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其次,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语言得体,行为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第三,说话要有礼貌,语言谦虚谨慎,注意行为与身份一致。说话时神情和蔼,面带微笑。不宜随便与人攀谈,这样的行为会被认为失礼,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第四,注意公德。在公共场所,不打搅影响别人,要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第五,遵约守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二、涉外活动中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等,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


“您好”(Hello)。见面主动打招呼,表示热情友好。


“请”(Please)。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Thank you)。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对不起”(I'm sorry)。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


“再见”(Good bay!)。“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


三、涉外活动中要懂得尊重个人隐私


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礼仪规范。尊重个人隐私是国际交往的惯例,很多国人对此不大习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免引起尴尬局面。尊重个人隐私,是现代人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个人隐私,不可向对方主动打探:政治见解、宗教信仰、家庭状况、生活习性、个人阅历、健康状态、从事工作、恋爱婚姻、年龄大小、收入支出等。人际交往中,不仅要做到莫问他人隐私,还要努力做到保护隐私—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保护对方的个人隐私,只有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了,才是真正的尊重隐私。


“隐私”的概念,是指个人不愿意公开或者不便告诉别人的情况和心理。个人隐私与他人无关,是涉及个人自己利益的事情,所以个人有权保护自己的隐私。


什么情况是侵犯了隐私权?未经公民许可,在大众传媒上公布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非法进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它们公开。调查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之于众。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之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在外交活动中,要尊重隐私,不随意打听人家的个人隐私情况,包括个人婚姻状况、收入情况、身体情况、年龄等等。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住址。不随便进入个人的空间与领域。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


四、涉外活动中的自尊与不卑不亢


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于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


不能在交往中怀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无欲则刚”,“心底无私天地宽”,双方的人格就平等互利了。因为互利合作而建立关系,任何不平等的关系都难以长久维系。在对外交往中,保持正常心态,没有过分要求,无所求也就心地坦然,与对方交往无需过分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无所谓尊卑贵贱。如果一味祈求对方以获得私利,或者想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就很难做到自尊平等。


在对外交往中,讲话要实事求是,把握好分寸,不要过分谦虚,也不说过头话。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自谦过度”的语言习惯,长期以来认为自谦是一种美德;而西方文化中则是以个性张扬为特征,以自信自豪为美德的;所以中国人在西方人面前讲自谦的语言,往往不能被正常解读,甚至会被误解。以宴请为例,中国人请客,即使是相当丰盛的一桌,主人也会对客人说:“今天没什么好菜,请随便吃点。”西方人则相反,不管饭菜质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夸赞:“这是本地最好的饭店”,“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于表示诚意。同样,中国人到别人家做客经常客气有余,主人问客人是否再添饭,客人说不用不用,实际上也许并未吃饱。西方人作为宾客赴宴,说不吃不喝时则是真的,绝不是客气。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客气与谦虚都不能过分。


在对外交往中,难免会发生以强凌弱、以势欺人、以大压小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要据理力争,要考虑国家和民族气节,不可以忍气吞声,更不能卑颜曲膝。只有自己保持自尊别人才会尊重你,否则会被别人看轻。这种精神在涉外交往中尤其重要。


五、涉外礼仪中的谈话


涉外交往中,在与外商谈话时表情要自然,语言要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点人。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太远太近均不适合,不要语言啰嗦拖拖拉拉,不可胡乱亲近拉拉扯扯、拍拍打打。


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后再去说;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表现乐于交谈;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表示关切;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谈话时不要出言不逊、语带脏字、口出狂言、唾沫四溅。


在涉外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别人讲话时,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的看法。对于对方谈到的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应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要善于聆听对方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在相互交谈时,应目光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和尊重对方。别人讲话时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注视别处、老看手表等,或伸懒腰、玩东西等。这些不耐烦的举动,漫不经心的动作,会刺激和伤害谈话对象,是不礼貌、不尊重的行为。


涉外交往在谈话时,内容不宜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淫秽的话题。不应径直询问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应究根寻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在谈话中一定不要批评长辈、身份高的人,不要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不要耻笑讽刺对方或他人,不要随便议论宗教问题,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否。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个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社交场合,还可谈论涉及天气、新闻、工作、业务等事情。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具体问题,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便争论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相关文章

客户服务成本如何处理

​客户服务成本的估计和衡量是根据一定的方式制定出最合适的物流服务水平,然后在达到该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寻求其他物流成本即物流成本之和的最小化。

1000查看详细

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物流系统的目标是向客户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适当(Right)”的观点很重要,因为没有一个物流系统既做到提供最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使客只的满意程度最高,又做到物流成本(狭义物流成本,本章均简称物流成本)之和最低。这一点正说明了客户服务成本与物流成本之间的背反关系。

37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的地位

​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每次装卸活动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

43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成本如何优化

​装卸搬运作业是衔接运输、保管、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各物流环节的活动,本身不创造价值,所以应尽量节约时间和费用。在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方面,通过一定措施能提高装卸搬运作业的效率,优化装卸搬运的成本。

790查看详细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