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是指在社会组织的国际交往中,由于各国各地区的风俗习惯的差异,为了尊重对方的习俗,融洽关系进一步合作而采取的行为规范。涉外礼仪是逐步形成的外交事务礼仪规范,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循的规律和所遵守的惯例,也是约定俗成的做法。遵守涉外礼仪,有助于交往顺畅、合作愉快、事业成功。涉外礼仪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每个单位都有可能与国外的机构和人员发生工作来往,在与国外的人士交往时,要考虑对方的风俗习惯,尊重对方,以便沟通顺畅,这就需要学习涉外礼仪。在对外交往中,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社会组织和国家的工作效率和尊严,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


涉外礼仪是在国与国交往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容貌、风度等行为规则和形式的总和。涉外礼仪在人们的对外交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严,增强人们的尊严感;其次,它有助于发展国与国之间,人民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友谊,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国际惯例和一定的礼节,有利于开展对外工作,有利于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风貌;最后,积极必要的涉外礼仪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广交朋友,避免隔阂和怨恨。如果一个人在对外交往中,彬彬有礼,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诚恳谦恭和善,就必定受到各国人士的尊重。

一、人人平等的原则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肤色不分黑、白、黄,无论信仰是否相同,即使所处的社会阶层等级分明,习俗各异,但我们在日常交往中都要十分注重自己的人格尊严,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既不要因自己优于别人而藐视他人,忘却应有的礼仪;也不要认为他人优于自己而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忘记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平等。要努力做到不卑不亢、热情友好、落落大方、相互尊重,既要尊重对方,也要捍卫自尊。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曾经提出过;作为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1776年7月4日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9年8月27日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提及了这一原则。资产阶级确立这一法治原则,是对封建阶级特权的否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巨大的进步。我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反映和集中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确定了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人的地位,决定了我国人民群众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可以在事实上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国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时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二、入乡随俗的原则


走出国门后,我们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往往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与风俗习惯不同造成的,因此要入乡随俗,因人施礼。在国内接待国外客人时,也会遇到对方风俗习惯的问题,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以便双方顺利合作,是一个基本原则。


世界之大,风俗礼仪之多,令人目不暇接,要想人们遵循相同的礼仪是不现实的。因此,入国而问禁,入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首先应当了解习俗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此基础上尊重这种习俗差异。有些礼仪与习俗已经约定成国际惯例,我们更应遵守,求同存异,入乡随俗,才能达到双方的理解、沟通与和谐。


入乡随俗,是国际交往中的一条很重要的礼仪原则。出国或在国内接触外宾,都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与礼节。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差异,文化习俗有别,思维方式与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别较大。因此,每到一个国家或接待来自某一国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该国的礼俗,即使相当熟悉的友人,也应注意基本礼仪。在交往中相互尊重,谨慎从事,不能不拘小节或超过限度。如美国人有三大忌:一是忌有人问他年龄;二是忌问他所买东西的价钱;三是忌在见面时说“你长胖了”。这是因为:前两忌是个人私事,不喜欢他人干涉,后一忌是美国有“瘦富胖穷”的观念。阿拉伯国家的人信奉伊斯兰教,生活习惯上不食猪肉等等习俗,在对外交往中,不要涉及这类问题,要尊重他们的习俗,让他们来访愉快。


三、诚实守约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必须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算数,取信于人。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即信守承诺,遵守时间。


信守承诺,首先要谨慎许诺。一切从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切勿草率从事,轻易承诺。其次要重视许诺。一旦许诺,就应信守承诺,言而有信。信誉就是形象,就是社会关系,就是生命。最后要失约致歉,并主动承担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遵守时间体现在有约在先和如约而行两方面。一方面,无论是正式交往,还是非正式交往,提倡有约在先,即提前约定交往的具体起止时间、地点等,不邀而至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在既定的时间如约而行,这比有约在先更重要。


四、女士优先的原则


在国际交往中,每一位成年男子都要体现自己的绅士风度,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女性,并应该设法为女性排忧解难,这就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礼仪原则“女士优先”。


英语的“Ladies first”,即“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重要的原则,体现男士的风度和尊敬女士的修养。女士优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行动上尊重、关照、帮助、保护女士。


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讲究“女士优先”,男子要对在场的所有女士一视同仁,具体体现在:

1.男士与女士在街上行走时,男士应走在靠近马路的一侧,以防止街上行驶中的车辆惊吓女士。在遇到障碍与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的前面,为其开道。

2.在进出门、上下电梯、上下汽车时,男士都应主动为女士开门,并给予照顾,让其先行。男士在陪伴女士时,不应吸烟,要主动协助女士脱下或穿上外衣,要主动帮助女士携带背包、外衣等物品。如果男士的帮助遭到女士的拒绝,则可不必勉强,以免产生误会。

3.在乘坐公共汽车和火车时,男士应先行而上,为女士寻找座位,然后坐在或站在女土的身边,以便照顾。坐着的男士应主动把座位让给站着的女士。在飞机上,使用卫生间或拿取报刊等物品时,男士应谦让女士先行。

4.在社交场合,男士应先向女主人问好。凡有女士入室时,男士都应起身相迎,绝不可以坐着同站在你身边的女士交谈。初次与陌生女士相识时,是否与其握手,这要取决于女士,要由女士采取主动,男士不可贸然伸手相握。在与陌生女士交谈时,言语要有分寸,不能信口开河,以免伤其自尊。

5.外出用餐时,男士应先行将其椅子拉出主动让女士先行入座,女士坐稳后,男士方可就坐在女士的左侧或对面;在点菜时,男士应先将菜单传递给女士,请其来点菜;进餐时,当女士已进餐时,男士方可进餐等等。


五、个人心态的调整原则


在国际事务交往中,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宗教信仰的不同,民族生活习惯的区别,使得各国各民族的习俗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就有可能成为冲突和矛盾的根源。为此,在涉外交往礼仪中,从个人的心态方面而言,有三点的基本原则是要考虑的。


第一,接受对方。

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的大是大非的问题,而是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无事生非,不要看不惯别人,甚至是找别人毛病,这些做法一定会导致冲突。


第二,重视对方。

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不足之处。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要重视别人的感受。你尊敬别人,别人才有可能尊敬你。要欣赏别人的长处,必须有平和的心态、良好的风度、宽容的心理。我们这里说的重视是欣赏,比如接过名片一定要看,是了解和欣赏人家的能力。客人来了,你的语言中就有差异,“坐、请坐、请上坐”,其中就有尊重程度的区别,对方的感受是不同的,你给人足够的尊敬,对方心情才会愉快,合作才能顺利。


第三,赞美对方。

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虚心好学”。所以,我们在涉外交往中,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并学会赞美。赞美能强化积极因素,你给予对方赞美,对方就会更加努力地表现他的优点。


相关文章

客户服务成本如何处理

​客户服务成本的估计和衡量是根据一定的方式制定出最合适的物流服务水平,然后在达到该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寻求其他物流成本即物流成本之和的最小化。

1000查看详细

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物流系统的目标是向客户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适当(Right)”的观点很重要,因为没有一个物流系统既做到提供最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使客只的满意程度最高,又做到物流成本(狭义物流成本,本章均简称物流成本)之和最低。这一点正说明了客户服务成本与物流成本之间的背反关系。

37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的地位

​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每次装卸活动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

43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成本如何优化

​装卸搬运作业是衔接运输、保管、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各物流环节的活动,本身不创造价值,所以应尽量节约时间和费用。在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方面,通过一定措施能提高装卸搬运作业的效率,优化装卸搬运的成本。

790查看详细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