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迂回曲折的委婉之词回答对方或暗示对方,让对方琢磨和思考其中的含义。这样的语言需要揣摩,有的语言含义越深越多,也就越是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交际乃至政治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不便直言的时候,只好用曲折迂回隐约闪烁之词来回答或者暗示。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在一次酒会上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美两国隔绝了二十多年。”让人体会到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客观存在的,又不伤美国客人的面子,听者都能心领神会 其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就是委婉语言。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那个人离我们而去了”.也是委婉的语言。
有时.人们用故意游移其词的手法,既不违背语言规范,又会给人风趣之感。谈到某人对一件事、一个人有不满情绪时.说他对此人此事有点“不感冒”等等,均曲折地表示了事情的本意。
使用委婉语,必须注意避免晦涩艰深。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如一味追求奇词会使他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造成误解,必然影响表达效果。要做到语言含蓄需要洞悉谈话的情景和宗旨,还要练就随机应变的本领.这样才会使你的语言得心应口.别有新意。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虽然态度谦恭,却由于不注意语言表达的委婉平和.常常在不经意间冒犯了他人。言语冒犯有轻有重,轻者,惹人不高兴;重者.则可能伤及别人的面子利自尊,让人产生报复心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因言语冒犯引发的不愉快是经常发生的。有的人说话随意,不考虑对方的反应.不考虑说出的话会导致什么后果.因而常常会结自己惹麻烦,以至于影响了人际关系。一个坊间流传的故事值得思考。有人请客.看看时间过去了,还有客人没有来.很着急.便说:“该来的客人怎么还不来?”来了的客人就想:“那么我们就是不该来的了”,于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客人走了,又着急地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人反倒走了呢?”留下的仅有的两个客人听了心想:“他们不该走,那么就是说我们是该走的了。”于是生气地甩袖而去。这个小故事深刻地告诉人们:说话随意会伤人自尊.影响对方关系。
心直口快的做法.常会无意中给别人带来伤害。心直口快有时能起到沟通顺畅的好作用,有时会伤害人·对人际关系起危害作用,我们可以把语言说得更委婉一些.让人听着更舒服,更易于接受。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常只顾自己的“不吐不快”,而很少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以及心理感受。当然他的话有可能鞭辟人生,直指问题的核心,逼得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别人启动了自卫系统后仍招架不住。恐怕就会对他怀恨在心了。于是他的人际关系就会出现障碍。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很强。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他去揭发某事的非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别人的眼中钉、报复对象。所以喜欢直言直语的人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自己。对人方面。尽可能地少直言指出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虽然你是善意的,但一般人都有自尊心会感到难堪.心胸狭隘的人会认为你这是在和他过不去。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委婉地讲,点到为上,不要大张旗鼓。对事方面。尽可能地少去批评其中的不当,事是人做出来的,因此批评“事”也就批评了人,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障耳法”。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拥有好人缘.就应在与人沟通时,切忌直来直去,要注意语气委婉,因为同样的内容.用委婉的语言表达往往比直言更易于让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