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东西方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有所不同,所以,中西礼仪在一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东方礼仪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所代表的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西方礼仪主要指流传于欧洲、北美各国的礼仪文化。

(一)血缘亲情关系理解差异


东方人非常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际关系中最稳定的是血缘关系。重视亲情,重视家庭伦理,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其乐融融。这样也有弊端,对个性有压抑和消解作用,养成子弟依赖思想。


西方人独立意识强,相比较而言,没有东方人这样重视家庭血缘关系。他们将责任、义务分得很清楚,责任必须尽到,义务则完全取决于实际能力,绝不勉为其难,处处强调个人拥有的自由,追求个人利益。孩子18岁以后,就要出去独立,不受父母管束,也少向父母索取。有其好处,即独立意识强.自主能力强;也有不好的地方,即家庭亲情淡薄,亲属关系疏离,长者晚年凄凉。


(二)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


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东方人表达含蓄,谦恭礼让,语言的含蓄表现为用语的暗示、婉转、推托等等。在行为上,以“让”为礼,凡事都要礼让三分,与西方人相比.常显得谦逊和含蓄。在面对夸奖时,东方人表现得谦虚谨慎,对待长辈和尊者毕恭毕敬等等。


在面对他人夸奖所采取的态度方面,东、西方人不相同。面对他人的夸奖,中国人常常会说“过奖了”、“惭愧”、“我还差得很远”等字眼,表示自己的谦虚:而西方人面对别人真成的赞美或赞扬,往往会用“谢谢”来表示接受对方的美意。


(三)在礼品馈赠方面的认识差异


在中国,人际交往特别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将礼作为人际交住的媒介和桥梁,东方人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节日互相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娶、生日、提职、加薪都可以作为送礼的理由。在东方,一般以礼物的价值贵重程度来衡量关系的亲疏远近。


西方礼仪强调交际务实.在讲究礼貌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缛节、过分客套。西方人一般不轻易送礼给别人,除非相互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人际关系。在送礼形式上也比东方人简单得多。一般情况下,他们既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也不送廉价的物品,但却非常重视礼品的包装,特别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


同时在送礼和接受礼品时,东、西方人也存在着差异。西方人送礼时,总是向受礼人直截了当地说明:“这是我精心为你挑选的礼物,希望你喜欢。”西方人一般不推辞别人的礼物,接受礼物时先对送礼者表示感谢,接过礼物后当面拆看礼物,并对礼物赞扬一番,而东方人则不同,中国人及日本人在送礼时也费尽心机、精心挑选,但在受礼人面前却总是谦虚而恭敬地说“微薄之礼不成敬意.请笑纳”之类的话。东方人在受礼时,通常会客气地推辞一番。接过礼品后.一般不当面拆看礼物,唯恐对方因礼物过轻或不尽如人意而难堪,或显得自己重利轻义,有失礼貌。


(四)对待年长者的态度


东、西方礼仪在对待人的身份地位和年龄上也有许多观念和表达上的差异,东方礼仪一般是老者、尊者优先,凡事讲究论资排辈。


西方礼仪崇尚自由平等,在礼仪中.等级的强调没有东方礼仪那么突出,而且西方人独立意识强,年长者不愿老、不服老,特别忌讳别人说自己“老”。


(五)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


东方人办事以对方为重,常常考虑和揣测对方的想法,造成办事反复商量、环节众多速度迟滞。西方人办事不考虑过多的因素,意见表达直接不拐弯,时间观念强,做事讲究效率,出门常带记事本,记录日程和安排.有约必须提前到达.至少要准时,且不应随意改动。西方人不仅惜时如金,而且常将交往方是否遵守时间当做判断其工作是否负责、是否值得与其合作的重要依据,在他们看来这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形象和素质。


遵守时间秩序,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办起事来井井有条,是目前东、西方人都重视的准则。西方人讲究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区别分明,休假时间不打电话谈论工作.甚至在休假期间断绝非生活范畴的交往。他们不考虑对方是否高兴,大家尽量遵循这样的规则。相对来讲,中国人时间观念比较随意,私人时间的观念比较淡漠,包括改变原定的时间和先后顺序,宴会迟到,开会任意延长时间。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应该的,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尊重别人,对别人时间的侵占是最大的不敬。


(六)对待隐私权的理解


西方礼仪处处强调个人的隐私权,强调个人拥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利,在不违背法律原则的前提下,每个人都享有个人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在西方,冒犯对方“私人的”所有权利,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权,同样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隐私权。


东方人强调群体,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邻里间的相互关心、问寒问暖,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表现。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王利明教授在其主编的《人格权法新论》一书中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它们公开。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之于众。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之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七)中西方礼仪相互影响


中西方礼仪是相互影响的。在当代传播媒介非常发达的前提下,人们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可以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更多地了解了西方礼仪的表现形式和原因。知道了东西方礼仪的差异,就会有对比分析,就会明白其中的利弊得失。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中在西方文化不断地渗透和影响下,西方礼仪已经影响到中国。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愚人节在中国已经被更多的人了解,一些年轻人已经开始注意西方的节日礼节,并身体力行有滋有味地过起了这些节日。


在发达地区,在大中城市,西方礼仪被接受的程度正在提升。强调时间观念、注重保护隐私权、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等做法已经被广泛接纳。西方人也从东方人的生活方式中获得启发,注重东方礼仪的作用和价值。东西方礼仪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是必然的趋势,取长补短是人们的明智选择。这其中.经济强势的文化礼仪因素对经济弱势的义化影响更为强烈和直接。


相关文章

客户服务成本如何处理

​客户服务成本的估计和衡量是根据一定的方式制定出最合适的物流服务水平,然后在达到该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寻求其他物流成本即物流成本之和的最小化。

1000查看详细

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物流系统的目标是向客户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适当(Right)”的观点很重要,因为没有一个物流系统既做到提供最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使客只的满意程度最高,又做到物流成本(狭义物流成本,本章均简称物流成本)之和最低。这一点正说明了客户服务成本与物流成本之间的背反关系。

37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的地位

​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每次装卸活动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

43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成本如何优化

​装卸搬运作业是衔接运输、保管、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各物流环节的活动,本身不创造价值,所以应尽量节约时间和费用。在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方面,通过一定措施能提高装卸搬运作业的效率,优化装卸搬运的成本。

790查看详细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