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心理和事业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流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需要与他人交往,交往离不开人际关系。没有真正走上社会工作的人,对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还认识不够。如果走向社会时,对人际关系一无所知,将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如果对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会在走向社会时感觉到社会与学校的人际关系落差太大,无所适从。所以,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观念,了解人际关系的基础知识,认识人际关系对事业发展的意义,有助于走向社会时较快融入社会生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实践证明,人际关系处理得较好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如虎添翼,良好的人际关系辅助他们事业成功。那些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当的人,总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些后来获得高薪或高职位,自己创立了一番事业并取得成功的毕业生,不是那些仅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而是那些全面发展、人际关系良好的毕业生。善于与人交往,善于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或提拔重用。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年轻人成才显得尤为重要。
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不仅使我们与同事、朋友之间关系和谐,心情舒畅,还包括在事业上,在遇到麻烦和问题时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必要时能获得同事和朋友的忠告、建议和帮助。这些都会对个人的成长和自我身心健全起到很好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个人有生活幸福感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人际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团体中,人们之间直接的、间接的、可觉察到的并受心理特征所制约的相互交往关系。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首先,认知成分反映了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是人际关系知觉的结果,是人际关系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其次,情感成分是交往双方在情感上的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与人的交往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反映出对交往现状的满意程度。其三,行为成分是指交往双方外显的行为表现,如语言、手势、举止、风度、表情等表现个性和传达信息的行为因素,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与形式。
同伴关系对于个人人格的社会适应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对同伴关系的研究很多,研究者把同伴关系分为两种:一是同伴接纳,一是友谊关系。同伴接纳是一种群体单向作用过程,反映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对于同伴关系及其人格适应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同伴接纳及其发展功能这一方面。
近年来,对于友谊关系及其人格适应的研究渐渐增多,人们发现友谊关系有着与同伴接纳不同的人格适应和发展功能。朋友交往与非朋友交往相比,人们的共同活动和相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显著差异又分为以下四种窄类型:(1)社会接触:包括共同学习和工作、共同娱乐、生活接触等;(2)交谈,即通过表达建立情感联系;(3)合作,即在社会责任基础上的合作、分享、帮助、给予、关注等;(4)积极情感表达,即通过微笑、注视、身体接触等形成表达社会一致性和亲和倾向的情感。
如果上述四种类型是从客观行为水平考察友谊关系,那么关系特征类型就是从主观心理的水平考察友谊关系。关系特征类型可以分为六个类型:(1)相似型,包括活动、兴趣、价值、人格等方面的相似性;(2)平等型,包括共同参与、相互信任、相互影响等;(3)控制型,包括要求和服从、指导和帮助、优势和附和等;(4)相悦型,即彼此的情感联系和相互依恋;(5)亲近型,满足亲情需要,以兄弟姐妹相称,以父子母女相等;(6)忠诚型,彼此联盟、共同行动、相互支持等。许多研究都显示,前三种类型可能是友谊关系和伙伴关系所共有的关系特征,而后三种类型则是友谊关系独有的特征,是衡量友谊质量的关键指标。
研究表明,建立了结婚关系的人或者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朋友的人,生活的幸福感更强,原因是他们在婚姻关系或者友谊关系中满足了情感需求,获得了某种安慰,产生了成就感,避免了孤独,这些都是人际关系发生了作用。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说,婚姻关系也是一种同伴关系,是一种经济和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同伴关系,或者是友谊关系。婚姻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异性同伴关系。
(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人心理健康的前提
心理上的疾病往往由紧张所引起。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联系是由于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发生了作用。在绝大多数场合下,社会支持和高度的自我尊重可以保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世界。
在人的心理卫生保健中,人际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而不好的人际关系,却很容易让人产生心理障碍。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而社会性就要求人要进行交往,因此人际关系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有: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朋友多,人际关系和谐,因此人们之间可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样就可以降低心理压力,化解心理障碍,有利于心理健康。有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人际关系恶劣,缺乏知心密友,有话不想说,也不能说,只有把所有的问题都压抑在心中。这样,产生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因此,很容易把心理问题积蓄和放大起来,产生心理障碍。
在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缓慢,居住分散,人与人之间攀比少,社会心态宽松,不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大大地改善了,却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在人们生活节奏慢的时候,时间比较充裕,有空闲时间晒太阳,大家喜欢一起聊天,通过不断地交流,人们的不当想法和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化解。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亲人朋友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多,这些都能有效地化解一些心理障碍。而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节奏快,人们的经济水平不一,繁忙程度不同,相聚的时间比较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同时,人们发现,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而那些性格外向的人则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我们要知道,只要生活在社会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但是性格外向的人,他会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把问题及时地宣泄出来,所以就不容易把问题积累起来,以致产生较大的心理问题。但是性格内向的人却不一样,因为他们把什么问题都藏在自己心里,这样,他们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及时的宣泄,因此,问题就有可能越积越多,最终以心理障碍的形式暴露出来.所以,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从人际交往的方面来说,心理健康就是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要有几个知心良友.以便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人倾诉,及时化解心理问题;第二,要学会与人交往,因为人只有融入团体才会比较有安全感,而且也容易化解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第三,与家人建立平等融洽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能让人有一种安全感,也能化解心理问题;第四,学会去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心理问题。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身体健康
协调而亲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体健康。人际关系不是一种技巧,它其实反映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对他人的德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为什么不良情绪对人的身体有如此大的危害呢?实验证明,紧张、烦恼、忧虑、压抑的不良情绪,使人体中的免疫系统的器官如胸腺、脾、淋巴结的重量显著减轻,从而导致全身免疫能力的降低,疾病乘虚而入。另外,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是十分奇特的。如果你想沮丧,沮丧就会马上促使你在身体姿态上表现出低头含胸、缩肩、弓背、屈腿的怏怏病态,浑身无力的沮丧之气也会迅速流遍你的全身而显出沮丧来。例如:同样的感冒,治疗所采取的手段一样,恢复的速度也一样,小孩子的感冒症状一减轻,他就能很精神地与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而大人却仍然躺在床上呻吟,这就是大人沮丧状态没有改变的结果。有些慢性疾病或体质病,如流鼻血、气喘、腹泻、腹痛、胃肠障碍,反复发作的原因,就是人在潜意识里害怕这些疾病,这些疾病果真就发生了。
研究表明,紧张情绪对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对于身体健康来说,具有好胜性格的人反应更明显。好胜性格的特征:争强好胜,事事不服输;情绪急躁,处事果断,总感时间紧迫,心中有做不完的事,说话急促,不能耐心听别人讲话;很自信,往往事必亲躬,生怕他人干不好;做事时,对周围事物不注意或不感兴趣等。这种性格的特点是急性子,由于他们争强好胜、情绪急躁,工作与学习生活经常处于紧张之中。
1948年有一个对中学生按不同性格分成三组的实验,每组150人。第一组的性格特征是:谨慎、含蓄、安静、知足;第二组的性格特征是:自觉、积极、开朗;第三组的性格特征是:情绪波动、急躁、易怒、不知足。30年后即1978年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第三组学生中患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的人数占77.3%,第一组中有25%,第二组中有26.7%。大量的事实表明:紧张、抑郁、烦恼等不良情绪会促进各种疾病发生。
有人考试前会频发身体不适症状,致使无法参加考试或发挥失常,结果造成了考试缺考或总是不能正常发挥的毛病,这无疑是潜意识在起作用。潜意识里的恐惧感,不但影响人的生活方式或个人的运气,而且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对于人际关系也是一样,如果因为自己不懂交际、口才不好、口齿不清觉得难为情,担心和别人交往会被他们看不起,他的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不好,并且还会过分紧张而产生口吃、心理障碍,进而造成自卑、忧郁、孤独而影响身体健康。
当然,人际关系的改善,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改变的,但要改变也并非不可能。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会导致各种疾病。
情绪既能致病,但也能防病治病。医学临床研究证明,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的生理机能正常运行的前提,有85%的疾病患者可以通过自身机能调节而获痊愈。又据美国维特兰资料统计,21—46岁的年龄段中,精神舒畅与精神忧郁患重病死亡比例为2:18。总而言之,“乐而忘忧”、“笑一笑,十年少”,都是讲情绪愉快的卫生保健作用。一个人处于情绪舒畅的愉快状态下,其大脑功能是完善的,有利于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的调节,促进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发挥正常效能,协调平衡,延缓重要脏器的病变过程,避免或减少动脉硬化和其他恶性病症的发生。为了你的身心健康,应注意培养自己乐观的精神状态,及时克服和消除情绪、情感上的各种困扰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