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群体心理是指公众处在某一实际的社会群体中,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公众群体由于分类与功能不同,其心理特征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根据公关活动的特点,群体的心理特征可分为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角色群体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一)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
公众群体心理既有共同性,也有个别差异性。人们之间不同的社会联系及社会地位,使得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分属于不同的角色群体,从而也表现出不同群体的角色特征。只有全面分析和了解公众角色的心理特征,组织才能提高公关活动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无论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也不管是实在群体还是隐形群体,都会表现出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是:
1.归属意识。无论何种群体的成员,都有强烈的归属于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也即具有依赖群体的要求。这种要求使其成员获得了一种安全感,从而减少了孤独,增强了自信。
2.认同意识。凡是属于一个群体的成员,都有认同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也都不否认自己是该群体的成员。他们对自己群体的目标具有一致的认识,认同群体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自觉的行动,且对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
3.凝聚意识。任何群体都对其成员有强烈的吸引力。群体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背景、目标、利益或兴趣与爱好,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一般来说,群体的规模越小,其凝聚力也就越强;同时,当一个群体面临外界压力时,其凝聚力表现得也越强。
4.整体意识。由于群体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对群体的认同,就必然使他们产生或强或弱的整体意识,即意识到自己群体的整体性和共同性,从而也就会产生相对的独立性和排外意识。这种排外性是指成员把自己看做是某一群体的一部分,而反对自己属于其他群体的心理。排外意识的产生往往是由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别或是人们的不同需求造成的。
(二)公众角色的心理特征
公众角色心理是指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由于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在行为上表现出稳定的、经常的心理特点。任何公众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角色又有自然角色和社会角色之分,自然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区分是相对的。自然角色与性别、年龄、血缘等等因素有关;社会角色则与职业、文化、地位等等因素有关。
公众角色心理包括:性别角色心理、年龄角色心理、职业角色心理、文化心理特征等。公众的这些角色心理因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的不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在公共关系工作中要关注不同公众的角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