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众的定义和特点可以知道,公众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有着广泛的含义和极其复杂的结构。为了把握其复杂的结构,对公众进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对公众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按公众内部联系紧密程度划分,也可以从公众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角度或关系密切程度来划分,还可以根据社会组织对公众的看法来划分。
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类问题,因问题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公众。所以,所谓对象分类,实际上是一种问题导向分类。对因问题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对象公众进行横向分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各类公众在其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和角色作用,便于公共关系活动有针对性地分别解决各类问题,协调社会组织与各类公众的关系。根据这种分类原则,公众对象一般可作如下划分:
1.内部公众-—社会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
社会组织内部公众,是社会组织内部的所有成员。对于公共关系的公众群体的认识,有一种误解,以为仅仅指社会组织外部的对象。事实却不然,社会组织内部的职工和股东等等成员都是公共关系的公众,不仅如此,内部公众对公共关系来说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公众。公共关系要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内部公众的表现与他们对自己组织的评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同内部公众协调关系,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外,内部公众同样可以根据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分成几类,如管理层公众、员工公众、青年公众、技术人员、销售人员、辅助人员、员工家属等等。
2.政府及管理部门公众-—实施管理监督职能的社会机构
政府及管理部门公众,是对社会组织行使管理监督职能的所有社会职能部门。在公共关系实践中,政府和管理部门一方面对社会组织进行管理指导,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组织公众,成为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政府及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指导时,它们是社会调控的主体,当一家社会组织谋求政府及管理部门支持时,在这种联络和协调中,政府及管理部门又成为公共关系的客体。事实上,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美国,我们看到,在宏观经济调控等政府职能的发挥中,一个社会组织与政府及管理部门的关系处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3.与社会组织直接相关的公众
与社会组织工作目标直接相关的公众,是社会组织经营产品的消费群体。这里的“产品”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这里的“消费”也是广义的,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等。商业服务业的直接相关公众是顾客,生产企业的直接相关公众是消费者,学校的直接相关公众是学生,市政府的直接相关公众是市民。为此,商业服务业提出“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学校提出“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市政府提出“多为市民办实事”的思想。对于大多数社会组织来说,消费公众也就是直接相关公众,是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公众。消费群体同社会组织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任何社会组织,都是决定社会组织目标的完成,甚至社会组织生存的重要因素。
4.与社会组织一般相关的公众
与社会组织的工作目标一般相关的公众,是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中要涉及的各类组织和群体,如原料供应、水电供应、所在地社区、其他单位等等。此类公众尽管对社会组织的生死存亡不构成直接影响,但与社会组织产品的生产、社会评价、舆论形象等等直接相关,因此,与这类公众协调好关系,也是公共关系的重要任务之一。
5.社区公众
社区公众,是社会组织所在地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周围的居民、单位和所在地区各级政府部门。任何一个社区总是由不同类型的单位、部门和人群所组成的。社区公众关系到社会组织的左邻右舍关系,左邻右舍的口碑是对社会舆论影响最直接的途径,通常要处理好一个社会组织在社区需要处理这样几类公众关系:第一,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及其家庭,尤其是那些易对社会组织运行形成影响的活跃分子;第二,本社区中与本组织有共同利益的居民和社会组织;第三,社区政府和各级官员及工作人员。社区公共关系即社会组织有意识地通过传播活动让社区公众了解社会组织,使之认识到社会组织既是社区成员,也是社区中可信赖的好邻居,以形成社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良好形象,并通过社区公众在社会上的传播活动,在整个社会上建立起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
6.大众传播媒介公众
大众传播媒介公众,是在社会分工中专门负责向大众传播信息的专职机构。大众传播媒介既是公共关系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公共关系工作取得成绩的必要保障。大众传媒既是公关工作内容的传播手段,又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公众具有特殊性。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活动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否则公共关系活动的影响就微乎其微,大众传播媒介公众直接关系到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是一种特殊的公众。传媒公众有双重功能和双向作用:一方面,它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另一方面,它又是介于社会组织和其他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是中介因素。一般说来,社会组织应该尽可能与大众传播媒介建设沟通关系,让它们了解组织的目标和计划,获悉有关社会组织的有价值的消息,以便争取得它们的支持与合作。反之,如果社会组织不让它们了解社会组织的运行情况,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也很难在传播活动中取得它们的配合。
7.同行公众
同行公众,是与社会组织从事相同事业的公众对象。同行公众与社会组织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关系。同行之间由于有共同的事业,有共同关心的问题,面临共同的困难,也应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同行之间有竞争关系,同行之间也可能是彼此最为了解的伙伴,可能成为给对方帮助和支持的朋友。同行的认可是权威的认可,同行的宣传有特殊的效果,同行的信息往往比较灵通。因此,在竞争中不忘合作,与同行处理好关系,是公共关系应当认真考虑的一项任务。
8.事件性公众
事件性公众,是在社会组织运行中的偶然事件涉及的公众。如自然灾害涉及的公众和相关部门,工厂泄漏有害气体而受到危害的行人和居民等,发生交通事故所涉及的受害者和公安部门等等。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是公共关系专门要应对的一种特殊情况,此类公众的重要性要视事件的影响程度而定。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控制事态、寻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帮助、传播真实信息、安抚受害者、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挽回影响、恢复生产生活、重新塑造正面形象。
在公共关系工作中,认真分析公众,根据他们面临不同问题而形成不同类型公众的情况,对不同的公众要采取对症下药的传播活动,公共关系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