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形象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社会组织形象的表现形态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因此我们也应该从不同角度来把握组织形象。
1.组织形象的特定形象和总体形象
特定形象是社会组织给某些、部分或者少数公众留下的印象,或者组织在某些特定公众心中形成的形象。特定形象也是社会组织的阶段性形象。在社会组织的发展进程中,在一个企业的众多品牌中,其中某个品牌在所面对的消费者中塑造的形象是特定形象。企业的良好服务使某些顾客形成了组织“优质服务企业”的形象,企业的某一次慈善捐款给公众留下了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的形象,这些都可纳入特定形象范畴。特定形象对企业很重要,因为公众是不可能全方位、全面地了解组织的。组织在他们心中留下的往往就是这种特定形象,某些公众就是因为组织在某些方面的独特形象而形成良好印象的。诸如歌迷之于演唱会、球迷之于球星等。因此,特定形象是组织改善形象的突破口。
总体形象就是社会组织各种形象因素共同形成的形象总和,是各种特定形象的集中反映,是社会组织发展中各阶段形象的综合体现。社会组织总体形象,是组织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形象,是组织一如既往恪守的形象,也是组织期望长期塑造并坚守的形象。对一个社会组织而言,特定形象是在特定公众中的形象,是阶段性形象;总体形象是一以贯之的形象,是统一整体的形象。因此,在塑造形象的工作中,组织的总体形象规划要经过深思熟虑,抓住最能反映社会组织风格特色的因素,来制定组织总体形象的战略。组织总体形象的规划一经确定,就不易轻言变更,是要永远坚守的形象。特定形象的塑造,则是可以根据每个时期和每个阶段的工作重心,不断进行调整的形象。努力追求总体形象和特殊形象的统一和谐,特定形象的塑造要有助于总体形象的提升。
2.组织形象的真实形象和虚拟形象
真实形象是指组织留给公众的符合组织实际情况的形象,虚拟形象则是组织留给公众的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形象。虚拟形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失真,也可能有公众评价的主观性、偏向性原因。需要说明的是,真实形象不一定就是好形象,而虚拟形象也未必等于坏形象,如企业经营伪劣产品被曝光在公众中形成的一个不好形象是真实形象,而一个骗子在被揭穿之前的公众楷模形象往往是虚拟形象。一些企业也通过虚假统计数据而在上级部门(官员)那里形成了一种好形象,但这肯定是虚假的。对企业来说,当然应追求真实的良好形象,而避免虚假的、不好的形象。
3.组织形象的外显形象和内涵形象
外显形象是指那些可以通过公众的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的组织对象,包括产品形象(如产品质量性能、外观、包装、商标、价格等)、建筑物形象、员工精神面貌、实体形象(如市场形象、技术形象、社会形象等).它是通过组织的经营作风、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等形象因素体现出来的。内涵形象则是通过公众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形成的观念形象,这些形象虽然看不见,但可能更接近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形象的最高层次。
对企业而言,这种内涵形象包括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信誉、企业风格、企业文化等。这些无形形象似乎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而实际上,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内涵形象是外显形象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企业内涵形象需要长期培育和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显得更加珍贵。世界著名企业的内涵形象已经在全世界广为传播,深入人心,成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往往比有形形象有价值。如对麦当劳、可口可乐、索尼、劳斯莱斯等企业而言,它们的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比那些机器设备和厂房更重要。
4.组织形象的实际形象和期望形象
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组织的自我期望形象是社会组织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希望建设的形象。
社会组织实际形象怎样,要通过民意测验或者社会调查来了解,要调查组织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反映,调查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要了解公众对组织的产品质量、信誉能力、服务水平、人员素质、经营管理、社会责任感等等方面的反映,了解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调查了解公众意见和舆论评价,找出工作不足,确定努力方向。
组织的自我期望形象,是管理者希望组织具有的社会形象,带有主观性,是构成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一般说来,组织的自我期望形象越高,自觉为之努力的程度越大。由于各个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内部条件(如领导素质、员工素质、组织机构及效能)的不同,自我期望形象也各有特色。只要组织有明确的、自觉的、清晰的自我期待形象,就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塑造形象。如果对社会组织形象的塑造意识是模糊不清晰的,需要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分析,以求明确地揭示组织的自我期望形象。
(1)收集社会组织基本情况资料,根据实际情况理清自我期待形象
只有完整地收集并掌握组织内部的基本资料(包括经营方针、策略、生产计划、财务制度、产品品种和质量、销售情况、新产品开发、员工素质、技术水平、职业经理的能力等),才能在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组织的组织信念。所谓组织信念是组织内部环境的观念概括,它反映在诸如利润、顾客、人才开发、领导哲学等各个方面,是本组织一切政策和措施的根基,是职业经理据以设计组织形象的重要蓝本。
(2)了解管理者和员工的期待
需要了解来自整个决策层对组织期望水平的信息,他们的意见在整个形象塑造中起着关键的决定性的作用。还要听取全体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的看法和期望。员工作为构成组织系统的基本要素,是组织的主人,他们同职业经理一样关注所在公司的前途和命运,并寄予一定的期望。职业经理应详细地调查,听取员工对本单位的看法、期望和要求,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公关目标和计划,使组织以最佳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