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基础中培育酝酿出来的一种职业和一种观念、思想和意识。


(一)自然经济时期社会关系封闭狭窄


在封建社会里,经济规模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现在偏远农村的极少数地方,仍然存在大量这种经济现象。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的概念。自然经济是市场范围比较小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这种经济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持续时间涵盖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基本特征是以家庭为主要基本生产单位,生产规模相当小。大多数情况下产品的原料采集、生产乃至消费都是为了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进行资本积累并扩大再生产。自然经济中农业生产同家庭手工业制造相结合,即农产品以及一部分手工业品都是自主生产并使用的,也就是所谓的“男耕女织”现象。


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时期,人们的社会联系范围相当狭隘,社会关系的构成相对简单,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也比较封闭。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不可避免地被商品经济取代,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时期,由于流通和交换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展,社会联系的范围跨越了狭窄的村庄和集镇,也跨越了城市和地区,建立起了一国之内的商品流通关系,甚至是世界范围的市场交换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呈现的是开放的、广阔的、自主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形态。

(二)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后社会联系广泛开放


产生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偶然的交换;当发生了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时,商品交换逐渐扩大;后来发生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从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产生使商品交换经常化,进而产生了货币,出现了商品经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缝隙中生长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取代自然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社会大量存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仅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而且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步作用。在历史上,它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地区封锁,发展了社会分工,建立了国内市场,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的确定过程,不断促使商品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改进生产技术、更新机器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不断调节交换双方的利益关系,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合理分配和利用生产资料,促进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普遍规律。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实现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原始积累中,聚敛财物的疯狂程度是以伤害公众利益为代价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出现,尤其是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中,争取市场、争取顾客、争取公众支持,成了企业生死攸关的关键,促使企业必须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理解,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就直接促成了公共关系的兴起。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公共关系发展的动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它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与基本特征。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经济建设上逐步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特征与弊端。主要是:所有制形式日趋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经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只是严重依赖于上级政府的经济实体,或者说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手段,经济计划主要通过行政指令和实物调拨来实现,市场调节的作用非常微小,甚至于没有市场调节;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日益巩固和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具有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第一,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第二,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了各种市场,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经济资源由市场来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来配置资源根本不同。第三,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通过各种非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这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用直接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根本不同。第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各种活动主要由各种法规进行规范。第五,在国际交往中,要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准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肯定了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主要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协调关系靠自己的努力,发展大计靠自身的作为,形象塑造靠自己的行动。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自身的形象和长远得益,企业对公共关系都非常重视。一家上市公司不可能不重视与公众的信息沟通,不可能不下工夫花力气塑造企业和管理者的良好形象,公共关系的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浸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形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连的,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不同的。第一,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第二,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第三,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


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也包含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共同富裕”、“和谐发展”这些概念,与公共关系中的“和谐处理关系”、“双向沟通的原则”不谋而合,这些认识是社会的理想,也是公共关系所追求的目标。


相关文章

客户服务成本如何处理

​客户服务成本的估计和衡量是根据一定的方式制定出最合适的物流服务水平,然后在达到该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寻求其他物流成本即物流成本之和的最小化。

1000查看详细

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物流系统的目标是向客户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适当(Right)”的观点很重要,因为没有一个物流系统既做到提供最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使客只的满意程度最高,又做到物流成本(狭义物流成本,本章均简称物流成本)之和最低。这一点正说明了客户服务成本与物流成本之间的背反关系。

37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的地位

​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每次装卸活动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

43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成本如何优化

​装卸搬运作业是衔接运输、保管、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各物流环节的活动,本身不创造价值,所以应尽量节约时间和费用。在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方面,通过一定措施能提高装卸搬运作业的效率,优化装卸搬运的成本。

790查看详细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