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出于工作需要,要经常向上司汇报工作。此外,还要经常利用机会向上级、客人汇报各种情况,因此,学会汇报礼仪就很重要了。
所谓汇报,一般是指向特定的对象报告工作。汇报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口头汇报和书面汇报。
口头汇报,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突出要点,相互配合,可长可短,节省时间。它的缺点,则是受到时间、地点和当事人情绪的限制,往往会丢三落四,不容易全面而深入地反映情况。
书面汇报,它的长处,是可以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反映情况,说理充分,材料周全。而时效性较差。
下级向上级汇报,应遵守归口管理的原则,直接去找有关的分管负责人,一般不宜擅自进行多头汇报,或越级汇报。在找不到有关分管负责人或其不负责任的情况下,才可以向上一级或其他的负责人汇报。只有涉及综合性的问题,才适合向主持全面工作的负责人直接进行汇报。
(一)汇报双方的礼仪
1.汇报者的礼仪
对汇报者而言,在进行汇报时以礼待人,主要是要遵守约定,谦虚谨慎,认真负责,尊重汇报对象。汇报时的神态、表情都要大方而自然。不要诚惶诚恐、腼腆木讷、语无伦次,否则就有可能使汇报对象感觉不佳。向上级反映问题时,不要口气太冲,更不能非难、责怪、侮辱对方。
汇报者在汇报之中,不论汇报对象态度怎样,职级如何,平时与本人的私人关系如何,都应把尊重对方放在第一位。在上级发表意见时,不要插嘴打断,或是当即予以否定。不要显得自己对上级不屑一顾。
有外人在场时,一般不宜进行口头汇报。尤其是不要有意在外人面前故作神秘之状,对汇报对象附耳细语,低声交谈,或使用暗语。这种做法,只会使其他在场者闷闷不乐。因为上述做法会给人以排外之感。
2.汇报对象的礼仪
在汇报者进行汇报时,汇报对象应当专心致志地洗耳恭听,有问必答,尊重汇报者。要不时地与对方交流理解、鼓励、友好、热情的眼神,并通过态度、表情、动作、语气等等,表现出自己不只是在认真倾听,而且对对方所讲述的一切都抱有极大的兴趣。
(二)汇报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上级或负责人的性格特点
了解对方的习性,是报告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上级、负责人是汇报的接受对象,有的人喜欢处理过程的细节;有的只需要知道结果;有的只要口头报告;有的习惯透过一些设备了解,例如投影、幻灯片等;有的却是喜欢看简明的条例式大纲。
2.汇报的功能决定汇报的形式
了解汇报的功能,才能做出适当的准备工作。事前了解汇报的内容,不但增加汇报时的信心,同时,上级询问时,也可以作适当说明。
有的是应该马上办,立即就要知道结果的事,只需要口头汇报;有的必须留下档案记录的,就需要书面汇报;有的必须做两三次汇报,就可以利用投影片,幻灯片甚至大型海报做说明。
不管哪一种形式的报告,都要留下文字记录。如果我们是用书面或投影等作报告,当然会留下记录;如果是口头报告,也一定要在报告后,做成记录存入有关部门或个人资料档案里,以供日后参考查证。
(三)正式汇报时应遵循的礼仪
1.遵守时间,不能失约
向领导汇报工作,应该有极强的时间观念,不能过早抵达,也不要迟到,而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准时到达汇报地点。
2.掌握好时机,把握好时间
在上级最想了解情况的时候,作适当的报告,对工作的进行才会有帮助。如果汇报需要较长的时间,可以与上级取得协议,预约时间,进行详细说明。此时,不妨先主动提出适当的时间让上级参考。
3.敲门后等有人应声方可进门
到领导的办公室去汇报工作,千万不能急于破门而入,而应该先轻轻地敲门,等听到招呼后再进去。汇报期间,应该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到文雅大方,彬彬有礼。
4.口头汇报要做到用语准确,句子简练
口头汇报的语言不像书面文章那样讲究,但原则上要做到准确、简练。语言应力求自然朴实,做到言简意赅。切忌不顾实际,信口开河,华而不实。
5.汇报时应做到语速适中、音量适度
汇报工作,一定要让领导听清楚,并能随时领悟你汇报的内容。因此,说话不能太快。对一些次要问题可以说得稍微快些,但在重要问题上一定要慢,必要时还应重复,以便让领导记录和领会你的意思。
6.汇报时间不宜太长
因为领导工作很忙,时间有限,所以汇报的时间务必要尽量压缩,最好限定在半小时内,若15分钟内汇报完毕就更好。因为从人的精力集中角度看,超过半小时,效果就不是很好。
7.汇报要准确
汇报时加入个人的推测和意见,不但影响其客观性,也会给上级留下不良的印象。如果自己有意见,不妨加上:“依我个人的意见……请您(或请大家)参考”。写书面报告时,要先列结果,再加说明,内容复杂时,最好用图来显现,再配合自己的口头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