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仪的特点
礼仪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礼仪的对象化。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中,对礼仪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比如,对于饭店业的礼仪,就基本相同,而不等同于其他行业的礼仪要求,但每个饭店的工作人员情况不尽相同,所宣扬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可能不一样,所以又有所区别。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切记这一点。
另外,中华礼仪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经过两千年时间淘洗的中华礼仪,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连续体系。它在漫长的传承、变异的过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完善,除了中华本土的文化特色外,它还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因子。同时,中华历史的悠久、幅员的辽阔、民族的多样使中华礼仪呈现了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从先秦时代既已奠定根基的实用理性、现世哲学、人本思想、以及庞杂的伦理纲常体系。
(二)礼仪的基本原则
礼仪的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着自身的规律性。
1.自律的原则
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查。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敬人的原则
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敬人就是尊敬他人,包括尊敬自己,维护个人乃至组织的形象。不可损人利己,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一个生性傲慢、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
3.宽容的原则
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就是说要豁达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和不追究。具体表现为一种胸襟,一种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
4.遵守的原则
遵守的原则就是对行为主体提出的基本要求,更是人格素质的基本体现。遵守礼仪规范,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确保交际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往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5.适度的原则
应用礼仪时要注意把握分寸,认真得体。礼仪是一种程序规定,而程序自身就是一种“度”。礼仪无论是表示尊敬还是热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没有“度”,施礼就可能进入误区。
6.真诚的原则
真诚就是在交际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不虚伪,不做作。交际活动作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的过程,如果缺乏真诚则不可能达到目的,更无法保证交际效果。
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表里如一,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不言行不一。
7.从俗的原则
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交往各方都应尊重相互之间的风俗、习惯,了解并尊重各自的禁忌。如果不注意禁忌,就会在交际中引起障碍和麻烦。
8.平等的原则
平等是礼仪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礼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的体现,其核心问题是尊重以及满足相互之间获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际活动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具体条件下对方的一些行为,不应过多地挑剔对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