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修养是人在礼仪品质、意识等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礼仪修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同时性
人们的礼仪品质,主要是由人们对礼仪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等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基本要素,并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在实际的礼仪修养过程中,这些基本要素往往同时起作用。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对于礼仪的认识上,而没有礼仪的情感,更没有礼仪的行为习惯,那么,不能说他是一个具有礼仪修养的人。因此,人们的礼仪修养必须是在提高自己对于礼仪认识的同时,培养自己对于礼仪的情感,并进而养成自己的礼仪行为习惯。
(二)多端性
对于礼仪的认识,是整个礼仪修养过程的前提,没有对礼仪的认识,就无所谓礼仪修养。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因而在交往过程中碰到的礼仪问题也会呈现出复杂的状况。从个人来看,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不同,因而在礼仪的掌握上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在礼仪修养方面,其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初学礼仪的人可以把日常礼仪规范作为自我修养的重点;参加工作的人可以把公务礼仪作为自我修养的重点;参加商业工作的人可以把商务礼仪作为自我修养的重点等,这便是礼仪修养的多端性。
(三)重复性
礼仪修养不但要使修养者对礼仪的认识自觉化并形成一定的礼仪品质,而且还要求实现礼仪行为上的自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陶冶、磨炼。一个人要在言谈举止上符合礼仪的规范要求,必须经过反复学习和实践。
(四)实践性
礼仪修养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
(1)礼仪修养必须适应当时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现代礼仪要求,是在承认人与人之间平等协作关系的基础上,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尊敬、关怀、真诚。因此,我们所进行的礼仪修养,必须与当今社会的实践状况和要求相适应。
(2)礼仪修养必须注重使自己实际地践行礼仪规范。礼仪修养不能只停留在主观的范围内,只有亲自经受礼仪实践,才能使自己的礼仪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五)渐进性
每个人的礼仪水平都是可以通过礼仪修养来提高的。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循序渐进,才会逐渐提高礼仪水平。礼仪的养成,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寓礼仪于细微之中,然后逐步扩展,最后使自己成为一个时时处处都恪守礼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