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了解礼仪,有必要先来明确礼仪的基本含义。在一般人的表述之中,与“礼”相关的词最常见的有三个,即礼仪、礼节、礼貌。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被视为一体,混合使用的。其实,从内涵上来看,三者不可简单地混为一谈。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礼貌,一般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它侧重于表现人的品质与素养。礼节,通常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它实际上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它与礼貌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就必然伴有具体的礼节。礼仪,则是对礼节、仪式的统称。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显而易见,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换言之,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它不像礼节一样只是一种做法,而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完整的过程。不过从本质上讲,三者所表现的都是对人尊敬、待人友好。有鉴于此,为了更完整、更准确地理解“礼”,采用礼仪这一概念来对此加以表述,是最为可行的。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往往还可以对礼仪这一概念做出种种殊途同归的解释。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礼仪即教养,素质体现于对礼仪的认知和应用。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被界定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或曰标准做法、行为准则。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从民俗的角度来看,礼仪既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行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简言之,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种形式美。它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了解上述各种对礼仪的诠释,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对礼仪的理解,并且更为准确地对礼仪进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