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就是学习和掌握道德知识。文明、理智、高尚,总是同知识、文化相联系的;不明事理、粗俗、野蛮,总是同愚昧、无知、不学无术相联系的。孔子要求他的弟子“学而时习之”。“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也就是说,如果不学习,那么,率直就成了尖刻,勇敢会变成犯上作乱,刚强就会变成狂妄。因此,孔子主张通过学习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古希腊人有句名言:“知识即美德”。知识的获得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总结自己亲自实践的经验,得出的叫直接知识,毛泽东同志称之为“真知”。这种知识的获得是十分有限的,因为每个人人生是有限的,他实践的过程和范围也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口尝一尝”。二是学习,向书本学,向古人学,向外国学,向先进学。学习的东西很多,公务员应重点学习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人生修养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能力。所谓“思”,就是学习之后要善于反省、思考自己的道德言行,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研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探索新规律。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也就是说,学了之后不加思考,就会迷惘不解。孟子认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不思则不得”。因此,公务员要善于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前提。学习和掌握各种道德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对各种所学的道德知识和人生哲理予以深入思考,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从而择善而为。道德修养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道德知识的过程,也是同各种落后、错误的道德观念斗争的过程。由于各种原因,公务员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都会受落后的、错误的、腐朽的道德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正确道德知识的同时,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不文过饰非,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解剖自己,经常打扫和清除自己身上的灰尘和不良习惯,不断抵制和消除各种外在诱惑的侵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学习既是党员干部的一种责任,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这句口头禅,简明扼要地道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当今时代,谈起学习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


学习是实践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在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知识结构变化速度明显加快。知识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公务员要想使自己永不落后,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坚持终身学习,不断用各种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置身于知识经济时代,公务员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化为一种责任意识,自觉地把学习作为实现自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反之,则会落伍,有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那样:“共产党人天生是要学习的,放弃了学习,思想落后于形势,就丧失了先进性。”


进入新时期,党中央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跨越式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当然离不开中央关心和全国人民支援,但归根结底要靠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西藏干部群众朝着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奋斗,决定的因素是党员干部。这就决定了党员于部必须加强学习,着力提高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是党员干部头等重要的素质,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紧密联系实际,系统深入地学习理论,学会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领导发展的能力。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党员干部胜任本职、成就事业的基本保证,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对科学文化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才能不断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形势发展的需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赢得主动。承担起历史使命离不开学习,胜任本职、成就事业离不开学习,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学习,加强学习,重新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努力做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成为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模范,真正形成辐射作用,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务员要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学习,因为它在各种学习中是起着指导作用和动力作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善于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为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要提高对道德修养的认识。认识是主体收集客体知识的主动行为,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


主体是有生命的物体,是行为的主导者和实行者。生物主体具有行为的需要和行为的能力,行为是生物主体的日常生活方式。


主体的日常行为可以分解为思维、认识、实践三种具体形式;主体具有的行为需要和能力也可以分解为思维、认识、实践三种具体的行为需要和能力。主体是思维、认识和实践的主导者和实行者,主体具有思维、认识、实践的需要和能力。


人是认识的主体之一,其他动物、昆虫、植物也是认识主体大家庭中的成员。

客体是同主体处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关系中的事物、现象、环境、矛盾和问题,是具有多种属性和规定的认识对象,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客体具有质量、价值、意识、运动、时间、空间、数量的属性和规定,是质量、价值、意识、时间、空间、数量组成的统一整体。


认识是主体发现客体对主体有所作用和影响后,感知组织在思维组织产生的认识意识的指挥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收集目标客体的属性和规定知识,发现主体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现实危机、矛盾和问题,探索通过主体行为解决主体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意向、方法、路线和方案的行为。


认识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是在认识意识的指挥下实现的,认识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发生以前确立的认识意向、认识方案、认识路线、认识法则的展现过程。我们通过详细地观察认识的过程,就可以发现主体在认识行为发生以前确立的认识目的、认识意向、认识方案和认识路线,发现存在于认识之中的认识意识。


认识意识是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分析处理后产生的,是指挥感知组织主动收集有关客体属性和规定的知识,为思维作好知识准备的意向、方法、路线、方案和命令。


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是引起主体的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产生认识意识的直接原因。


客体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会通过空气、光线等载体向外散发出包含自身属性和规定的信息知识。当主体同客体接近或接触时,客体散发出的信息知识便会进入主体的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使主体的感觉器官被动感受客体信息的作用、刺激和影响。


主体的感觉器官具有信息转化能力,能够把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知识转化为能经过神经网络传送的电子信号。当感知组织被动感受到客体散发出的各种信息知识的作用和影响后,就会把感受得的信息知识转化为电子信号,并传送给主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分别收到不同感觉器官传来的有关同一个客体的电子信号后,就会形成有关客体的综合知识。


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在神经中枢形成的知识,能够唤起思维组织对感知组织过去获得的有关知识的记忆,引起思维组织对记忆和现实中的具有共同特征的客体的联想和比较,使主体发现作用和影响主体的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发现主体面临的生存矛盾和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思维组织就会根据主体的生存需要和能力、根据客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根据主体处置客体的经验知识产生出相应的处置有关客体的意向、方法、方案和命令。


如果思维组织根据有关知识判明作用和影响主体的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不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思维组织就会根据感知组织获得的经验知识,产生出放弃对这个客体实行主体行为的意向和命令。如果思维组织根据有关知识判明作用和影响主体的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正面或负面的价值和意义,思维组织就会根据感知组织获得的经验知识产生出指挥主体的有关组织实行具体行为,消除或扩大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实现主体生存发展目标的意向和命令,产生出实践意识。如果思维组织根据对感知组织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分析处理,不能够判明作用和影响主体的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何种价值和意义,思维组织就会根据感知组织过去获得的经验知识,产生出与这种情况相适应的指挥感知组织主动收集有关客体的知识,以发现客体对主体的生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发现主体所面临的生存矛盾和问题,发现客观现实对主体生存和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发现通过主体的具体行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目的的意向,路线、方案和命令。


认识意识从思维组织中产生并发送给感知组织以后,主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就会立刻行动起来锁定目标客体,对目标客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现出十分的警觉和关注。于是,有认识意识指挥的、有感知组织和感觉器官实行的主动收集客体信息知识的主体行为便发生了。在认识意识的指挥下,主体的每个感觉器官主动、有序、合理地进行收集有关客体属性和规定的知识,并把收集到的知识进行整理。随着认识的进行,思维组织在认识开始以前制定的认识方案也会有条不紊地自然展现出来,认识目的也会不断地得以实现。


认识的发展变化和结束也是在认识意识的指挥下实现的。随着认识行为的进行,感知组织获得的客体知识会越来越多,认识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也会被感知组织发现并传送到神经中枢。思维组织通过对感知组织新获得的知识和过去获得的知识的分析和处理,就会产生出指挥认识行为有所变化和发展的新的认识意识,认识行为在新的有所改进的认识意识指挥下,就会发生一些发展和变化,使认识行为更加合理和富有效率。随着认识的进行和认识预期目标的全部实现,思维组织通过对感知组织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分析处理,就会产生出停止认识行为的意向和命令。于是,有认识意识指挥的认识行为便结束了。


认识是主体生产知识的生产活动。主体认识客体、收集、整理客体各种属性和规定的行为是生产知识的生产活动。主体通过对感知组织过去和现在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分析和处理,发现主体所面临的生存矛盾、危机和问题、发现主体通过自身行为解决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采用的方式、方法、路线和方案也是生产知识的生产活动。知识是主体的主动认识行为产生的,是主体主动行为的结果。知识不是脱离主体的主动认识行为,由客体对主体感觉器官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在神经中枢自然形成的。只有在主体对目标客体进行关注并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客体对主体感觉器官的作用、刺激和影响才会在主体的神经中枢形成映像和知识,没有主体的关注和兴趣,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就不会在主体的神经中枢形成任何映像和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客体是多种属性和规定组成的统一体,在组成客体的形式、质量、价值、意识、运动、时空、数量多个部分中,能够通过空气、光线等载体主动作用和刺激感觉器官的部分所占的比例很小,主体不能够凭借被动感受客体的作用和刺激获得客体的全面知识。有关客体各种属性和规定的知识,只有在主体认识意识的指挥下,通过思维组织、感知组织和肌肉组织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够获得。


认识是同思维和实践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具体行为。我们如果详细观察和分析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就会发现,在认识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中思维、认识和实践是交替进行的,思维、认识和实践互为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认识和实践离不开思维产生的认识意识和实践意识的指挥,思维离不开认识获得的知识原材料,认识也离不开实践给认识组织和认识器官提供的接近和接触客体和认识对象的有利条件。在我们常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在认知心理过程的不同阶段之间,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前进的认识循环往复过程中,思维是不可缺少的桥梁或中间环节,没有思维认识的过程就不能完成,认识的目的就不能实现。没有思维和实践就没有认识。


知识是认识的结果,是认识对象或客体的属性、规定、关系、特征、要求、能力在主体神经中枢的表现形式。概念是知识的基本单位和表现形式,是关于认识对象和客体的属性、规定、能力、特征的概括和总结。知识是主体创造的具有客观实在性和自身特点的具体事物。知识同任何事物一样具有多种属性和规定。知识是质量、价值、意识、运动、时空和数量组成的统一体。知识作为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新知识的来源。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关系的了解和把握。提高道德认识,是公务员道德修养的起点。公务员只有对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关系形成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公务员也只有真正认识到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才能自觉克服损人利己和损公肥私的思想和行为,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提高公务员的道德认识,为道德行为的选择提供了认识基础,但并不能保证公务员诚心诚意地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这里有一个道德情操与情感问题。只有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善恶对比,结合个人的人生实际体验,才能使公务员逐步形成比较稳固的情操与道德情感,从而形成对善的自觉追求。这样,公务员才能对一定的行为做出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的正确选择。


荀子在《劝学》中说,积累善行,形成美德,人的智慧就自然增长,圣人最崇高的思想就在此具备了。“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是善得至高无上,大公无私;“贤而能容”“子人何所不容”,则是善得高尚宽广、豁达深厚。这讲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包括善的思想、善的行为、善的成果的积累,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不是一夜之间能够形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刻苦顽强的坚持和积累的过程。


奉献是一种善,奉献青春、汗水、热情,收获一种崇高的情感和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数致千金的陶朱把自己的财产“分散与贫交疏昆弟",资助勾践是善;把自己比做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是血的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是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亦是善。


宽容是一种善,它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让宽以待人者获得更多的信任与爱戴;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你心理的宁静与恬淡;它还可以使宽容者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与升华。以大局为重,将相和睦,使赵国争霸诸侯的赵国臣相蔺相如,谦让大将廉颇,心胸宽广是善;不计前嫌,重用前太子李建成的谋臣魏征的唐太宗李世民,大度容人是善。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许人之恶”。善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五千年神州大地无数华夏子民为人处世的原则;善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古往今来才高德勋者追求的一种崇高的境界。“以善小而不为”,传承文明开拓进取的现代国人难道不应以善行美德立于世界吗?


无产阶级的一生,就是积德行善的一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那才是最难的呵!”公务员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谆谆教导,终身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关文章

客户服务成本如何处理

​客户服务成本的估计和衡量是根据一定的方式制定出最合适的物流服务水平,然后在达到该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寻求其他物流成本即物流成本之和的最小化。

1000查看详细

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物流系统的目标是向客户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适当(Right)”的观点很重要,因为没有一个物流系统既做到提供最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使客只的满意程度最高,又做到物流成本(狭义物流成本,本章均简称物流成本)之和最低。这一点正说明了客户服务成本与物流成本之间的背反关系。

37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的地位

​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每次装卸活动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

43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成本如何优化

​装卸搬运作业是衔接运输、保管、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各物流环节的活动,本身不创造价值,所以应尽量节约时间和费用。在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方面,通过一定措施能提高装卸搬运作业的效率,优化装卸搬运的成本。

790查看详细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