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中的疏忽大意、考虑不周或其他原因,有时造成对外的“失礼”、“失态”,使对方感到很不愉快,甚至恼怒。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主张面对已发生的过失,以积极的态度,力求采取一些补救的措施。
例如:我们已经答应了参加宴会而未能赴宴,约定了会面时间而迟迟未到;客人到了机场,而我们迎接人员却未到;将别人的姓名、头衔、单位,甚至国籍都介绍错了;给人写信时把对方的姓名拼写错了;在宴会排席次时,把人家的礼宾次序错排到后边去了,在宴会上碰翻了酒水,沾污了人家的衣服……凡此种种,都应立即或尽快采取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包括:迅即加以纠正(如果可能的话)、表示道歉、做出某些必要的实质性补偿或在事后作出某种友好表示,以消除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等等。当然要根据所发生的事情,做得恰如其分,坦率真诚,而不要过度自责、显得矫揉造作。
道歉是最常用的方式。 道歉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道歉的用词有轻有重,应选择适当的用词。道歉时,可以适当说明有关情况,以取得对方谅解;承担个人的责任,避免对方产生误解或不必要的联想把问题扩大化。
有了失误而能坦诚对待,不文过饰非,满不在乎。 这正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种重视相互友好关系的态度,反而能得到对方和周围人的理解和信任。
对于受到损害或伤害的一方来说,也应当表现出通情达理、实事求是的态度,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不过于纠缠。如若对方真诚的道歉,有时还可以采取幽默诙谐的办法,一笑了之。在对外场合,不但要学会道歉的艺术,也还要懂得“接受道歉”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