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上通用的礼仪、礼节,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 在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充满了矛盾、争斗和战争;而同时,又不断有谈判、议和、结盟、互派使节、互通贸易、友好往来和缔结条约、协定等国际行为发生。 在这些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一套为大多数国家所公认和接受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或习惯做法。它们中有的已成为国际公约,例如,1961年在联合国主持下在维也纳签订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其余的也是在国际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绝大多数国家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我们采纳了国际礼仪的通常做法,签署了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革新,形成了我国的礼仪做法。
在国际交往频繁,个人因私出境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日益增多的今天,学习国际礼仪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在各种场合下的言行举止都做到优雅、庄重、得体,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不管以何身份出国、出境,手持护照,一走出国门,你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务员或公民。 你的言行举止就代表中国人的形象。 我们学习国际礼仪,就会避免作出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来。在国外,有些中国人往往不注意风度、形象,通过海关、边防检查或登上飞机时争先恐后,换汇购物时不与前面的人保持距离(一米线),不分场合吃东西,喧哗吵闹等等,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这些缺乏礼貌、不讲文明的举止应予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