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由水域和陆域组成。

(1)水域。

水域通常包括进港航道、锚泊地和港池。

①进港航道要保证船舶安全方便地进出港口,必须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适当的位 置、方向和弯道曲率半径,避免强烈的横风、横流和严重淤积,尽量降低航道的开辟和 维护费用。当港口位于深水岸段,低潮或低水位时的天然水深已足够船舶航行需要时, 无须人工幵挖航道,但要标志出船舶出人港口的最安全方便路线。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 件并要求船舶随时都能进出港口,则须开挖人工航道。人工航道分单向航道和双向航道。 大型船舶的航道宽度为80米〜300米,小型船舶的为50米〜60米。

②锚泊地指有天然掩护或人工掩护条件能抵御强风浪的水域,船舶可在此锚泊、等 待靠泊码头或离开港口。如果港口缺乏深水码头泊位,也可在此进行船转船的水上装卸作业。内河驳船船队还可在此进行编、解队和换拖(轮)作业。

③港池是直接和港口陆域毗连,供船舶靠离码头、临时停泊和调头的水域。港池按 构造形式分,有开敞式港池、封闭式港池和挖入式港池。港池尺度应根据船舶尺度、船 舶靠离码头方式、水流和风向的影响及调头水域布置等确定。开敞式港池内不设闸门或 船闸,水面随水位变化而升降。封闭式港池池内设有闸门或船闸,用以控制水位,适用 于潮差较大的地区。挖人式港池在岸地上开挖而成,多用于岸线长度不足,地形条件适 宜的地方。

(2)陆域。

陆域是指港口供货物装卸、堆存、转运和旅客集散之用的陆地面积。陆域上有进港 陆上通道(铁路、道路、运输管道等)、码头前方装卸作业区和港口后方区。前方装卸作 业区用于分配货物,布置码头前沿铁路、道路、装卸机械设备和快速周转货物的仓库或 堆场(前方库场)及候船大厅等。港口后方区供布置港内铁路、道路、较长时间堆存货 物的仓库或堆场(后方库场)、港口附属设施(车库、停车场、机具修理车间、工具房、 变电站、消防站等)以及行政、服务房屋等。为减少港口陆域面积,港内可不设后方 库场。

码头线长度、港口陆域高程等。

(1)港口水深。

港口水深是港口的重要标志之 一。表明港口条件和可供船舶使用 的基本界限。增大水深可接纳吃水 更大的船舶,但将增加挖泥量,增 加港口水工建筑物的造价和维护费 用。在保证船舶行驶和停泊安全的 前提下,港口各处水深可根据使用 要求分别确定,不必完全一致。对 有潮港,当进港航道挖泥量过大 时,可考虑船舶乘潮进出港。现代 港口供大型干货海轮停靠的码头水深10米〜15米,大型油轮码头10米〜20米。

(2)码头泊位数。

码头泊位数根据货种分别确定。除供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所需泊位外,在港内还要 有辅助船舶和修船码头泊位。

(3)码头线长度。

码头线长度根据可能同时停靠码头的船长和船舶间的安全间距确定。

(4)港口陆域高程。

港口陆域高程根据设计高水位加超高值确定,要求在高水位时不淹没港区。为降低 工程造价,确定港区陆域高程时,应尽量考虑港区挖、填方量的平衡。港区扩建或改建 时,码头前沿高程应和原港区后方陆域高程相适应,以利于道路和铁路车辆运行。同一 作业区的各个码头通常采用同一高程。


相关文章

客户服务成本如何处理

​客户服务成本的估计和衡量是根据一定的方式制定出最合适的物流服务水平,然后在达到该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寻求其他物流成本即物流成本之和的最小化。

1000查看详细

客户服务成本与狭义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物流系统的目标是向客户提供适当的物流服务。“适当(Right)”的观点很重要,因为没有一个物流系统既做到提供最高水平的客户服务,使客只的满意程度最高,又做到物流成本(狭义物流成本,本章均简称物流成本)之和最低。这一点正说明了客户服务成本与物流成本之间的背反关系。

37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的地位

​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每次装卸活动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

430查看详细

装卸搬运成本如何优化

​装卸搬运作业是衔接运输、保管、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各物流环节的活动,本身不创造价值,所以应尽量节约时间和费用。在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方面,通过一定措施能提高装卸搬运作业的效率,优化装卸搬运的成本。

790查看详细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