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枢纽港口,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居长江三角洲的前缘、是长江人海口,背靠6300千米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和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具有海河相结合的区位优势。上海港处于沿海T型经济发展战略带的结合部,是东西大动脉长江航道和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的起始点。交通网络完善,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后贯长江流域和江、浙、皖内河以及太湖流域,拥有多条国道和高速公路,并通过沪宁和京沪两线与全国铁路干线连接,经济发达,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
上海港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中国最开放、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市为依托,为其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区域内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使得上海港拥有了国内最完善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交通网络,使上海港的交通非常便利,集疏运能力十分强大。
上海港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最具代表性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核心经济腹地,其辐射力可沿长江黄金水道上溯至中国广大的内陆地区。2009年由上海、江苏和浙江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我国国体面积1%的土地,创造了全国22%的GDP,24.5%的财政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长江三角洲地区巨大的经济实力为上海港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大型集装箱码头从200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先后建成洋山深水港区1期5个深水泊位、2期4个深水泊位及3期工程第一阶段4个深水泊位,3期工程第2阶段3个深水泊位也于2008年年底建成投产,新增设计吞吐能力1010万TEU,使上海港总设计吞吐能力达1590万TEU,为未扩建前的2.74倍。作为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第三代港口为目标的洋山深水港区,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管理先进的原则,配备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双40ft箱吊具的集装箱岸边起重机等机械设备和先进工艺系统,应用EDI全球联网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先后创造单个泊位昼夜吞吐量3576TEU,船时量850.53自然箱与单机效率123.16自然箱/小时的多个世界纪录。至2008年年底3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16个深水泊位的总能力可逾1120万TEU,洋山深水港区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大型集装箱枢纽港区。
上海港经过多年发展建设,现在港口设施和航道条件等方面都十分完善,截至2009年底,共有集装箱专业泊位44个,集装箱吞吐能力非常强大。新建成的洋山深水港使得上海港率先于周边各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拥有可以停靠装载量在10000TEU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能力。港口的地理位置往往影响了这个港口距离世界上主要航线的远近,从而也决定了这个港口有没有发展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潜力。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条主要集装箱航线是:远东一北美航线、远东一欧洲、地中海航线和北美一欧洲、地中海航线。上海港是远东一北美航线和远东一欧洲、地中海航线上的一个主要港口。凭借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加之强劲的腹地经济依托,上海港已经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航运企业投入干线运力,目前世界前20大航运企业均已在上海港开通航线。
随着我国经济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近20年来保持着高速的增长。2_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破两亿吨大关,外贸货物比重升至
37%。2000年~200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着年均增长量45.8%的高速增长。2008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仍完成5.82亿吨,同比增长3.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00.6万TEU,同比增长3.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00_6万TEU,同比增长7.1%,货物吞吐量完成3.68亿吨,同比增长4.5%;外贸吞吐量完成2.55亿吨,同比增长9%;其中外贸进口完成L2亿吨,外贸出口1.3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9.6%和8.5%,仍位列世界第2,而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再次突破1500万TEU,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做出了重要贡献。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23万TEU,同比增长34.7%,水水中转比重达到50%。2009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0万TEU」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2010年1〜6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1385.52万TEU(基本为上海集团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8.7%;货物吞吐量27951万吨(上港集团占上海港货物吞吐量70%左右),同比增长20.4%。而环比来看,一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644万TEU;二季度集装箱吞吐量737.06万TEU,环比增长】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