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面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路面是道路的行车部分。路面是在路基上用不同的材料铺成的一层或数层的层状结构物。路面对于交通安全有特殊的作用。如抗滑性能好,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在限制车速的地段,把路面铺成搓板状,或把路面铺筑成凸凹不平的颠簸路面,使车辆行驶在上面,产生强烈的颠簸,迫使驾驶员减速,以达到限制行车速度的目的。在不同的道路条件下,若使用不同的路面颜色,可以改善驾驶员的行车精神状态,提醒驾驶员安全行驶。

1.路面强度。路面强度主要指路面整体对变形、磨损和压碎的抵抗力。路面强度愈高,耐磨性愈好,则愈能适应较大的行车密度和复杂的车辆组成,保证行车安全,行车舒适。因此,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在行车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不产生不允许的变形、过多的磨损和压碎现象。

2.路面稳定性。路面的强度受温度、湿度的作用而发生变化。例如碎石路面在干燥季节易松软、扬尘;沥青路面在高温时、会变软而产生轮辙和推移等病害、低温时易变隐、开裂、不仅造成行车不舒适,而且极易影响行车安全。又如路基中若含水分过多,在春融季节,路面强度会降低,在车辆作用下,发生路面翻浆现象,严重地影响道路交通。为了保证路面使用的全天候性,应使路面强度随气候因素变化的幅度尽量减小,即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路面平整度。路面坎坷不平,即路面平整度差,则行车阻力大,车辆颠簸振动,机件、轮胎磨损就会加快,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就会降低,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在凸路行驶,由于行驶中出现垂直向上的离心力,会使汽车垂直向下的重力部分或全部抵消、地面对车轮的垂直反力大大减小甚至变成零,这时汽车就像失重一样,转向操纵失灵,容易引起交通事故。若凸形高度太大,会对汽车底部突出部件造成损害。汽车通过凹形地段,由于垂直向下的离心力很大,加上汽车的重力、使汽车钢板、轮胎的承受力加大;凹形竖曲线很小时,极易损坏钢板弹簧或轮胎的机件,从而发生故障,导致交通事故。

4.路面抗滑性。当道路表而的抗滑能力小于要求的最小数值时(一般纵向摩阻系数,水泥混凝土路而为0.5~0.7,沥青混凝土路面为0.4~0.6,沥青表面处治及低级路而为0.2~0.4,干燥路面数值取高限,潮湿时取低限),车辆行驶中,稍一制动就可能产生侧滑面失去控制。特别是道路表面潮湿或覆盖冰雪时,即使车辆驾驶员十分小心,发生侧滑的危险性还是很大,在弯道、坡路和环形交叉处,尤其容易发生滑溜事故。路面的表面结构对抗滑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路面骨料在车辆行驶下已磨得非常光滑,就降低了道路的抗滑能力,即使在干燥路面上,也会出现滑溜现象。另外,渣油路面不仅淋湿后很滑、气温高时,路面变软,也是很滑的。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压力预涂沥青石屑、路而打槽、设置合适的排水系统、限制车速、设置警告标志等方法保障交通安全。道路上有冰雪时,要及时铺沙砾、撒盐水等,1l区公路没有条件清除冰雪时,宜采取临时封山措施。

5.路面病害。(1)沥青路而

①泛油:由于油石比过大,石料用量不足,在气温高时就形成泛油。轻则形成软粘面,重则形成“油海”,油粘在车轮胎上,降低了行车速度,增加了行驶阻力。雨天,多余的沥青降低了路面防滑性能,影响行车安全。

②油包、油坟:由于石料级配不当,油量过大,使得路面在车辆水平力作用下推移变形。车辆制动或起动时摩擦力较匀速行驶要大,故这种病害多发生在路口、停靠站的路面上。油包、油珑,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同时也加快了机件的磨损.

③裂缝:由于施工不良,路基沉陷,造成路面整体性不好;或沥青材料老化,沥青质量低,油石比过小等原因,路面出现龟裂、网裂或纵横裂缝,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干扰车辆正常行驶。

④麻面:这是指路面矿料局部脱离而现小麻坑,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不当,油石比小,拌和不均匀等造成。严重时可使行车颠簸,对于自行车交通影响更大。

⑤滑溜:石料的磨光和磨损或泛油等形成表面滑溜。滑溜危及行车安全,对道路交通影响很大。

(2)水泥路面

主要是接缝的病害,如挤碎、拱起、错台、错缝等。由于水泥混凝土接缝处理不当,可能造成整个水泥板被拱起的现象,不仅路面受到完全的破坏,严重时还会影响交通,造成阻塞和发生事故。

(二)道路线型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1.弯道(平曲线):

道路受自然条件、村镇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许多弯道。当汽车驶入弯道时,会出现汽车的离心运动现象。离心运动产生离心力,若汽车行驶速度较快且弯道半径小。就可能发生横向翻车或滑移。因此,为保证行车安全,在不同等级的道路上规定了相应的弯道(平曲线)最小半径。

2.坡道(纵坡):

(1)道路纵坡大小关系到交通运输的安全与经济。汽车的爬坡能力,是限定纵坡大小的一个因素。由于各种汽车构造性能、功率不同,它们的爬坡能力也不一样,纵坡大小对载重汽车的影响要比小汽车显著很多。汽车在陡坡上行驶,必然导致车速降低。若陡坡太长,爬坡时则会使汽车水箱出现沸腾、汽阻,以致行车缓慢无力,甚至导致发动机熄火,机件磨损增大,驾驶条件恶化,发生交通事故;或由于汽车轮胎与道路表面摩擦力不够面引起车轮空转打滑,甚至有向后滑溜的危险。沿长陡坡下行时,由于需长时间减速、制动,也会造成制动器发热失效或烧坏,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因此,对于较大的纵坡坡度及坡长必须加以必要的限制和改造。

(2)道路纵断面上的坡度线,一般由许多折线组成,车辆在这些许多折线处行驶时,会产生冲击颠簸。当遇到凸形转折处时,驾驶员视线可能会受阻,满足不了行车视距的要求;当遇到凹形转折处时,由于行车方向突然改变,不仅会使乘客及驾驶员感到不舒适,产生失重或超重现象,而且由于向下的离心力作用,容易引起车架下弹簧超载而发生车毁事故。因此,为了使路线平顺,行车平稳,必须在路线竖向转坡点处设置平滑的竖曲线将相邻直线坡段衔接起来。

(三)道路横断面与行车安全的关系1.道路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指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包括道路建筑红线范围以内的各种人工结构物,如行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等。公路横断面一般包括行车道、路肩、边沟、护坡、挡墙等组成部分。横断面设计对于满足交通需要,保证交通运输的通畅和安全,适应各项设施的要求,及时排除地面水,以及合理安排地上杆线和地下管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横断面形式有混合式、分向式、分车式和分车分向式。

2.车道宽度:

根据美国和英国研究的结果,车道较宽,则事故较少。机动车双车道路面如宽度大于6米,其事故率较5.5米时要低得多。目前美国的标准车道宽度规定为3.65米。我国则规定大型车道为3.75米,小型车道为3.5米(公共汽车停靠站或路口渠化段车道宽度可分别为3米至3.2米)。但如果车道过宽,例如大于4.5米,则由于有些车辆试图利用富余的宽度超车,反面会增加事故。划有车道标线的公路,由于规定车辆各行其道,其事故率可以降低。

3.路肩:

路肩既可起到保持路面的作用、又可以作为行驶车辆的侧向余宽,也可以停放发生故障的车辆。在我国混合交通的条件下,路肩还可以供行人、自行车、畜力车等通行使用。

一般说来,路肩宽则较安全。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二、三级公路肩不小于0.75米,四级公路路肩不小于0.5米。我国有不少道路的路肩被占用,不能为交通服务,这样就把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挤到路面上来,使路面的交通条件愈加恶化,路肩作为公路构成的一个部分,也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其达到可以利用的程度,供故障车辆停车使用,并疏散行人、自行车等,为保证安全创造条件。

此外,路肩的结构对行车安全极为重要,以往大都采用土质路肩,一旦车辆离开路面走到这种路肩上,因为路面与路肩结构差异太大,车辆容易下陷,甚至摔出路外。目前国外大都已采用硬质路肩,为行车安全起见,我国公路也宜采用硬质路肩。

4.桥梁: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交通事故率与桥梁本身的宽度关系不大,而与桥及引道的相对宽度有关系。在我国的公路上,引道较桥梁要宽的情况不少,这样必然引起较高的事故率。为行车安全起见,桥梁应与引道同宽。

5.分车带:

分车带是道路行车道上纵向分隔不同类型、不同车速或不同行驶车辆的设施,以保证行车速度和安全。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上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分为中间分车带及两侧分车带。分车带由分隔带及路缘带组成,常用水泥混凝土路石缘围砌、也可用水泥混凝土隔离墩或铁栅栏,还可在路面划出白色或黄色标线,以分隔行驶车辆。分车带对解决机动车与机动车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证交通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设计不科学,也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如:有的公路单向有两条机动车道,中央设置了分车带,在分车带上设置了路灯杆,但由于分车带没有设置路缘带,经常发生大型车将里侧的小型车挤上中央分车带,小型车又撞在电线杆上,致使车毁人亡、路灯杆折断的重大交通事故。"三块板"路有许多优越性,但若“三块板”隔离带断口太多、将会造成自行车和行人任意横穿,在这些地方,由于道路条件好,机动车车速很高,往往来不及采取措施面发生交通事故。

(四)交叉路口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交叉路口是道路网中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或道路与其他交通设施的交叉点。交叉路口和路段是道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交叉路口可分为优先式交叉路口、信号化交叉路口、环岛交叉路口和立体交叉路口。前三种称为平面交叉路口(简称平交路口)。平交路口是道路网中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的"隘路"。我国城市中交通阻滞主要发生在平交路口,交通流的中断也主要发生在平交路口。其他国家也是一样。如在日本的大城市中,机动车在市中心的行驶时间有1/3花在平交路口。同时,平交路口也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发生源。据1976年日本的交通事故统计,交通事故中的人身事故与平交路口有关的占58%,其中城市占60%,乡村占40%。美国的交通事故有一半以上发生在平交路口。联邦德国农村的交通事故36%发生在平交路口,城市的交通事故60%~80%发生在平交路口及其附近。

立体交叉是两条道路在不同平面上交叉。通过空间分离的方法,两条道路交通可互不干扰,各自保持原有的行车速度通过交叉口。

立体交叉按交通方式和交叉道路的相互关系,分为分离式立体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两大类。分离式立体交叉为一条道路直接跨越(或穿越)另一条道路所形成的立体交叉,相交道路互不连接,消除了相交道路间车辆的冲突点和交织点。互通式立体交叉则将相交道路用匝道连接,车辆可能通过匝道互相通行。根据车辆互通的完善程度,又可分为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两种。这些立体交叉按照左转匝道的不同布置和左转车辆的不同交通组织,可归纳为菱形立体交叉、简易立体交叉、部分苜蓿叶式立体交叉、苜蓿叶式立体交叉、环形立体交叉、三叉路口喇叭形立体交叉、定向式立体交叉等多种形式。

立体交叉是道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因为它减少甚至消除了交通流的冲突点,对交通安全肯定是有利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在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附近,交通死亡事故也是比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驾驶员不熟悉立体交叉的路线和行驶方法面发生交通事故,或一遇立体交叉总想抄近道走,违反交通法规而发生交通事故。②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右转弯匝道往往是交通事故多发点,特别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首蓿叶形立体交叉的匝道事故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环形立体交叉的环岛,也易发生交通事故。③机动车通过立交桥时,一般速度很快,当驶过立交桥后,若有行人、自行车横穿道路,汽车刹车不及,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防止这种交通事故的方法是在行人、自行车可能横穿的地方采取高隔离的措施。



广东省物流线路查询


上海到廉江物流

上海到佛山物流上海到清远物流上海到潮州物流上海到揭阳物流
上海到阳江物流上海到惠阳物流上海到高要物流上海到雷州物流

上海到惠州物流

上海到普宁物流上海到湛江物流上海到鹤山物流上海到高州物流
上海到肇庆物流上海到茂名物流上海到云浮物流上海到南雄物流上海到河源物流
上海到汕尾物流上海到广州物流上海到汕头物流上海到中山物流上海到韶关物流
上海到东莞物流上海到深圳物流上海到珠海物流上海到江门物流上海到乐昌物流

相关文章

大件运输客户投诉处理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大件运输中客户投诉的处理策略,涵盖投诉的类型、处理流程、沟通技巧以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信誉。

430查看详细

大件运输的供应链管理

本文深入探讨大件运输的供应链管理策略,涵盖规划、执行、监控和改进等各个环节,并提供实际案例分析。

220查看详细

大件运输中,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本文深入探讨大件运输中客户的期望和需求,涵盖安全、时效、成本、服务等多个方面,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370查看详细

大件运输的标准化程度分析

本文深入探讨大件运输的标准化程度,分析其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30查看详细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