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1.发展历程
(1)单项应用阶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单一职能信息化(如财务、订单处理等)。
(2)局部集成阶段(当前主要的推进过程)
单层次跨环节信息化整合(如管理系统、作业系统等)。
(3)综合集成阶段(已有成功案例)
跨层次全环节信息化整合(如管控一体化系统等)。
(4)融合发展阶段(刚刚尝试)
多主体跨领域信息化整合(如供应链管理、共用平台、物联网等)。
2.取得的成就
2009年国家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要求,要大力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该规划还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要求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对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
(1)政府物流监管和电子口岸
与物流监管和服务相关的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口岸建设基础良好,物流信息资源也比较丰富,具备了较强的监管和服务能力。
(2)跨行业和军民共建
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物流信息交换受到广泛重视,电子单证应用与货物追踪服务等已经开始起步。物流信息化的军民共建互促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保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3)重点物流行业和区域物流
重点物流行业是指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行业,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基本上已经实施了信息化管理,并在各自系统内部形成了有特色的信息服务体系。同时,区域性物流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也开始起步。
(4)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
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应用蓬勃发展。部分大中型物流企业普遍实现了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单项信息化应用,少数先进的物流企业初步实现了综合集成。大部分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开展了物流环节的信息化工作。
(5)设施、设备和物品管理
物流设施、设备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智能交通和仓储自动化发展迅速,信息通信技术在物品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6)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
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初步形成,物品编码与标识、物流信息采集、物流单证以及信息交换等各层次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已经逐步展开。
(7)信息服务业
随着物流信息服务业的快速成长,涌现出一批专业性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物流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并高速发展,在物流领域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8)物流信息化环境
物流信息化发展环境在不断改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现代物流和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的第8项主要任务就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并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同时还要逐年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拓宽社会投人渠道,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形成人才培养机制。
3.存在的问题
(1)政务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中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开放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2)重点物流行业
重点物流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采集和交换水平较低。
(3)不同运输方式间和军民结合
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制约着物流协同运作水平和多式联运水平的提高。军民结合物流信息化的资源共享、互促互补的范围还较小。
(4)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
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仍然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不能有效支持现有的供应链管理,难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5)设施、设备与物品
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
(6)信息标准
物流信息标准制定和宣贯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一些关键的基础性标准制定工作滞后。
(7)技术创新
物流信息平台的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水平较低,自主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不强。
(8)投资与人才等
全社会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提高,多元化的投人机制尚未建立,国际合作尚需深化,高端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
江苏省物流线路查询
![]() | 上海到南通物流 | 上海到苏州物流 | 上海到海门物流 | 上海到启东物流 | |
上海到镇江物流 | 上海到句容物流 | 上海到吴江物流 | 上海到如皋物流 | ||
上海到扬中物流 | 上海到宿迁物流 | 上海到常州物流 | 上海到仪征物流 | 上海到泰兴物流 | |
上海到无锡物流 | 上海到新沂物流 | 上海到连云港物流 | 上海到大丰物流 | 上海到江都物流 | |
上海到张家港物流 | 上海到姜堰物流 | 上海到扬州物流 | 上海到泰州物流 | 上海到丹阳物流 | |
上海到东台物流 | 上海到盐城物流 | 上海到常熟物流 | 上海到南京物流 | 上海到靖江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