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的方面来看,物流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包括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两大块。

1.外部原因

(1)信用环境

我国商业市场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信用体制存在缺陷,还没有建立惩罚机制和制约机制。

①事前:社会信用体系没建立,造成交易双方信息披露不充分,了解掌握的信息不对称。

②事中:社会道德发生偏移,部分客户商业道德低下,对拖欠其他企业货款的现象习以为常,不以违约为耻,甚至认为拖欠有理,拖欠有能耐、有本事,即使有钱也不还,变相借贷。

③事后:立法上还不够完备,在执法上存在地方干预、行政干预的问题,在判决执行上软弱无力。

(2)市场环境

由于受到经济、政策、产业链位置、市场竞争、自然条件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会导致信用风险,比如,公共(政府)信用风险,因地震等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客户无力支付拖欠的费用;迫于市场竞争压力,物流企业不得已采取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由此可能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等。

(3)第三方原因

这主要是指由物流企业与客户以外的人,如物流企业的代理商、分包商或其他第三人的原因导致的信用风险。

(4)客户原因

因客户自身规模效益、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制约等原因导致其拖欠、赖账、诈骗,或者宣告破产等引发的信用风险。具体原因主要有:

①客户经营不善,无力偿还欠账。

②贸易纠纷,主要是对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如货物质量、数量等方面的分歧产生的纠纷,导致客户迟付或拒付费用。

③有意占用对方资金,形成企业间“三角债”。

2.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是指物流企业由于内部授信决策机制不完善或人为因素(如违反内部操作规程授信、缺乏有效的授信监督机制、法律文件缺乏完整性等),使授信合同得不到法律保护以及因系统因素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制度方面

企业考核制度不合理,缺乏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监控体系。

①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盲目崇拜市场占有率

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简单地釆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终目标。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目前,物流企业业务部门有着沉重的揽货指标任务,因而只注重揽货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有时候,尽管有较为科学的信用管理方法与流程,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销售目标错位,使方法与流程无法实施,最终导致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②重利润而轻风险

传统的从揽货销售到收款业务流程,以信用交易为主要的交易方式,对于客户的资信重视不足。为了克服这些弊端,降低信用风险,海运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强化业务流程创新,重新整合业务流程,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收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揽货和收款责任统一的流程设计,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收账风险降低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

③过度纵容客户

信用风险管理势必要涉及对客户的评价及追讨应收账款等工作,这些工作多少会令客户不太痛快。企业中常常会有人反对信用管理,尤其是航线销售及客户管理人员,他们认为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维持客户不易,对于客户过度纵容,客户想拖就拖、想欠就欠,有钱也不给,认为占用企业资源是合情合理的,当这种机制成为一种商业习惯时,客户也就习惯于拖欠运费了,信用风险因此大大增加。另外,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往往只和销售业绩挂钩,促使销售人员重“销售”而轻收账,这也从另一方面养成了客户拖欠运费的坏习惯。

④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海运企业在信用管理机制上的严重欠缺,使得信用管理执行不力。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即使有这些制度,也不能有效地执行。同时,由于企业内部的过度集权,缺乏对领导者的制约机制,使企业的信用决策过于集中,风险和责任也高度集中,领导的权威不容置疑,有了某些领导的首肯,信用风险管理完全流于形式,甚至有时连形式也没有。

⑤组织结构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海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航线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由于应收账款控制与销售管理分离,导致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问题,因此光靠这两个部门,不可能有效地承担起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能。许多企业认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实际上财务部门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起信用管理的全部职责。

(2)人员方面

①企业经营者。企业某些经营者思想上对应收账款不够重视,认为抓好生产、抓好安全,完成利润指标是其最重要的工作,认为应收款的催收是经办人或会计应做的事;也有一些经营者碍于面子,对朋友、熟人的欠款不急不催,纵容了欠款者不还的心态。甚至还有个别经营者本身利欲熏心,将收回的应收账款中饱私囊。为了扩销,某些企业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情况做深入调查和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对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成为应收账款增加的主要原因。

②信用管理人员。企业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信用管理、信息、财务、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岀色。

③会计人员。企业某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记账产生错误,把应收账款的收回记作销售收入,而平时又不对账,使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收入虚增;有的会计人员为了配合经营者操纵利润而故意虚增应收账款;甚至还有一些不法会计利用客户不要收据的便利,将收回的应收账款现金收入放入自己的腰包。

④销售人员。企业的某些销售人员,为了完成销售额指标,对客户的信用度不做了解或故意隐瞒客户信用差的信息,向不符合信用条件的客户赊销商品,客观上造成容易呆坏的应收账款。同时还有个别不法经办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将收回的应收账款现金收入私吞。某些企业将授信任务的完成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导致一些授信人员为完成任务铤而走险,与客户串通蓄意同谋逃避制度约束,以谋取私利,增大了授信风险。

⑤其他人员。企业内部员工的一些行为也会招致信用风险。比如,员工因对企业不满而实施的诸如泄露商业机密、有意纵容客户拖欠运费等报复行为,员工与客户内外勾结损害企业谋取私利的行为,员工因业务素质不高或疏忽大意的失职行为,因制度、职能和流程等组织运行机制方面的缺陷造成的工作失误,因员工跳槽造成的失密、业务关系中断等等,都会给企业带来信用风险。


河南省物流线路查询


上海到登封物流

上海到驻马店物流上海到禹州物流上海到孟州物流上海到郑州物流
上海到许昌物流上海到开封物流上海到焦作物流上海到新密物流

上海到平顶山物流

上海到灵宝物流上海到濮阳物流上海到新郑物流上海到信阳物流上海到商丘物流
上海到周口物流上海到卫辉物流上海到汝州物流上海到舞钢物流上海到南阳物流
上海到林州物流上海到义马物流上海到偃师物流上海到长葛物流上海到永城物流
上海到安阳物流上海到新乡物流上海到三门峡物流上海到漯河物流上海到洛阳物流

相关文章

大件运输客户投诉处理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大件运输中客户投诉的处理策略,涵盖投诉的类型、处理流程、沟通技巧以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信誉。

430查看详细

大件运输的供应链管理

本文深入探讨大件运输的供应链管理策略,涵盖规划、执行、监控和改进等各个环节,并提供实际案例分析。

220查看详细

大件运输中,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本文深入探讨大件运输中客户的期望和需求,涵盖安全、时效、成本、服务等多个方面,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370查看详细

大件运输的标准化程度分析

本文深入探讨大件运输的标准化程度,分析其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30查看详细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