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
(一)码头堆场的功能
1.缓冲功能
集装箱码头作业以前沿岸线的装卸作业为中心,集装箱码头的堆场是码头岸线装卸作业的缓冲区域。
对于出口装船箱而言,码头堆场具有集有的功能。即在船舶到港前,将预进场的待装集装箱按一定的要求在场地内堆放。堆放的基本原则是:符合船舶到港后船舶配载、装粉作业的要求,使船舶配载操作能方便地开展,符合后续的装船作业的要义,使码头袋船作业顺利便捷,作业路容易配置,同时能满足船公司和船方对游序以及船舶适航的要求。通常情况下,码头堆场的预进场出口箱按不同的航线、航次分别堆放;(小一航线、航次的集装箱,根据配载装船的不同要求,结合码头当时的实际牛产状况,按不同的集装箱尺寸、卸货港分段堆放,以方便后续的配载和装船作业的要求。
对于计口卸船作业而言,进出口为主的集装箱码头一般采田混堆的方式。即在卸船作业时,卸船箱的堆放原则仅按不同的集装箱尺寸,不分航线,堆放于码头堆场的卸船箱区.待货物清关后,一般由货主委托的车队到码头提箱。由于货主的提箱作在时间上存在很大的随机性,所以码头对进口箱可以随机混堆,这样一方面可加快码头卸船作业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提货效率、国外一些以中转为主的码头箱区安排有所不同。由于是中转箱的装卸作业,不存在货主到港提箱的因素,所以卸船时应考虑中转箱的二程船安排,应按二程船不同的航线和航次,在码头堆场内有序地堆放,使后续的中转箱装船作业更为便捷。
2.加速船边作业效率的功能
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是提高船舶装卸作业的效率,这是集装箱码头作业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码头对外服务质量的体现。出于提高集装箱船边作业效率的考虑,对于出口装船作业,集装箱在进场时应按一定规则堆放,以便提高装船作业的效率;对于进口卸船作业,集装箱应采用集中混堆的方式,以便加速卸船的作业效率。
3.海关查验、国检检验疫功能
集装箱码头属于海关监管的场地,很多集装箱码头的堆场内设有海关查验专用场地和检验检疫场地,所以集装箱码头的堆场应具备码头现场查验和检验检疫的功能。
(二)集装箱在码头堆场的堆放原则和场地作业格局
1.堆放原则
为了方便对集装箱的跟踪管理,集装箱在码头的堆放,有一定的堆放原则。对我国集装箱码头较普遍采用的装装箱轮胎式龙门吊工艺,码头堆场一般为六排箱位加一根集卡通道的格局。
一般情况下,六排四层的场地格局,在堆放重箱时,需要空出三个翻箱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多单倍位能堆放21个朱装箱;如果足堆放空箱,由于空箱一般是按不同的持箱人分别堆放,出场时不需要进行翻箱作业,空箱通常能比重粕多放3个集装箱。有时码头考虑到空箱作业偶尔存在残损箱换箱的可能,所以仍然会在场地中留出部分空位,以便在遇到残损箱时,能进行现场换箱作业。
对于利用铲车进行作业的空箱专用场地,在排数和层数上,比采用轮胎式场地龙门吊可以更多,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空箱按票(批量)堆放、按票提运或装船的特点,加上空箱重量轻、对场地的压力较小,使码头堆场空箱区利用效率更高,空箱作业过程更加经济合理码头堆场 般都设有专用的冷藏箱场地,配备专用的电力装置。冷藏箱场地一般为两层的堆高,电力装置通常以40英尺集装箱为单位设立,每一单位可堆放一排40英尺集装箱或两排20英尺集装箱。在堆放20英尺集装箱时,采用"背对背"的堆放方式,以便能方便地连接场地上的电源装置。
特种箱区为超高、超宽等大型设备、大件的专用场地,所以一般只能堆放一层高。由于安全方面的要求,危险品箱区必须设有喷淋装置,场地内的危险品集装箱在堆放时,应按有关规定,根据箱内危险品的等级,隔离堆放,并允分考虑高温季节喷淋作业的需要。
2 场地作业格局
这里主要介绍以进出口集装箱作业为主的集装箱码头。
码头堆场是集装箱的集散点,集装箱在堆场周转的快慢,直接影响码头的作业效率和码头的效益。集装箱平均在码头堆场箱留时间的长短,不完全由码头所能控制它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制约,码头仅能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来达到最佳的运作。提高装卸效率,减少货主在码头的提箱时间,是所有码头白始至终追求的目标,合理的场地配置,也是缩短集装箱在码头滞留时间的手段之·。
(1)出口待装船箱堆放。
对出口待装船集装箱而言,应尽量减少装船时集装箱在集卡上的水平拖运距离这就要求在堆场安排时,根据不同航线、不同班期、不同的卸货港堆放。同时,在场地上的堆放上要做到“集散有度”,即同一航次的出口箱,既不能在场地上过分集中地堆放,也不能过分分散地堆放。过分集中堆放,在装船作业时会造成作业路拥堵和人员机械不能充分利用的弊端;过分分散堆放,由于作业点过多,在装船时会造成现场作业机械和人员的不足,使现场调度管理混乱。
通常情况下,同一箱区应尽量存放同一船名、航次的待装船箱;在场地资源偏紧卧,也可在同·箱区堆放不同船名、航次的待装船箱。但要充分考虑不同船名、航次的班期,尽量避免把班期接近的待装船箱堆放在同一箱区,这样做可能导致在装船作业时相互冲突,造成现场瞬间的作业资源不足。不同箱尺寸、卸货港的待装船箱应间隔堆放,堆放时同样应考虑装船作业时作业路的通畅问题。
总的来说,待装船箱在码头的堆存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码头在不同的情况下,追求的日标不同,效率和效益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码头生产运作的指导思想不同,最终产生不同的堆放模式。
(2)进口卸船箱堆放。
进口卸船集装箱的堆放较为简单,普遍采用进口箱区混堆的模式,但不同码头饵船箱区的管理模式仍有区别。以下作一简单的介绍,
采用“全混堆”的作业方式,即卸船时根据作业路就近的原则,将卸船集装箱堆放至就近的进口卸船箱区,卸船结束后,等待货主在清关后的提箱,卸船箱区基本不做箱区的整理。这里所说的“箱区整理”,主要指对箱区内零散集装箱的归位整理。这样的作业方式,箱区的作业量最低。
采用“半混堆”的作业方式,即码头对进口1卸船箱区进行不问断的箱区整理,尽量将零星存放的集装箱集中归并至某些箱位,使进口集装箱在码头的卸船箱区始终处于相对集中的状态,码头进口卸船箱区拥有较多的企空倍位,在卸船时,尽量将同·船名航次的进口卸船箱堆放至这些空倍位中。
与“全混堆”的作业方式相比,“半混堆”的优点是:由于基本做到了进口卸船箱按不同的船名航次在场地空倍位中堆放,故较晚卸船的集装箱(以不同的船名航次比较)堆压在较早卸船的集装箱上的概率较低。由于通常情况下,较早饵船的进口集装箱货主到码头提箱的时间,早于较晚卸船的进口集装箱,所以当货主到码头提箱时,码头堆场的场地翻箱相对较少,提高了码头提箱作业的效率。但同时进口箱区不间断的归并整理,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这也使码头H常生产组织的难度有所加大。当然,就作业成本来说,"全混堆"方式的箱区翻箱工作与货主提箱作业同时进行,码头基木无法控制翻箱量;"半混堆"方式则箱区的翻箱整理工作在卸船前进行,码头对卸船箱区的整理相对显得有的放矢。
(3)中转箱堆放(以进出口作业为主的码头)。
中转箱场地的作业规划,在以进出口为主的码头一般采用"混堆",由于进出口码头的中转箱比例偏低,所以码头堆场在中转箱一程船卸船作业时,一般并不按二程船的航线航次分别堆放,而是将中转集装箱集中堆放在指定的中转箱专用场地内,在二程船装船时,直接从中转箱专用箱区内装船。通常情况下,只有遇上批量较大的同属性中转箱,码头才考虑将其安排在:"程船装船箱区,或单列某一箱区进行卸船作业,以方便随后进行的二程船装船作业。
(1)空箱堆放。
码头的空箱场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数采用铲车作业或轨道式龙门吊,以充分利用码头场地资源。但如果是待装船的空箱,也可堆放在同一船名、航次的出口重箱场地内,或附近的场地,以方便装船作业。
海南省物流线路查询
![]() | 上海到文昌物流 | 上海到儋州物流 | 上海到琼山物流 | 上海到东方物流 | |
上海到琼海物流 | 上海到海口物流 | 上海到万宁物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