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PFR的指导性原则
CPFR有三条指导性原则。
(1) 合作伙伴框架结构和运作过程以消费者为中心,面向价值链。
(2) 合作伙伴共同负责开发单一、共享的消费者需求预测系统,这个系统驱动整个价值链计划。
(3) 合作伙伴均承诺共享预测并在消除供应过程约束上共担风险。
CPFR针对合作伙伴的战略和投资能力不同、市场信息来源不同的特点,建成一个方案组。方案组通过确认合作伙伴从事关键业务的能力来决定哪家公司主持核心业务活动,合作伙伴可选用多种方案实现其业务过程◦零售商和制造商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不同层次的数据,通过反复交换数据和业务情报改善制定需求计划的能力,最后得到基于pos (pointofsale) 的消费者需求的单一共享预测。这个单一共享需求计划可以作为零售商和制造商的与产品有 关的所有内部计划活动的基础,换句话说,它能使价值链集成得以实现。以单一共享需求计划为基础能够发现和利用许多商业机会,优化供应链库存和改善客户服务,最终为供应链伙伴带来丰厚的收益。
(二)CPFR的过程模型
CPFR的过程模型,分为三个阶段,包括九个步骤。第一个阶段为计划,包括步骤一和二;第二个阶段为预测,包括步骤三到步骤八;第三个阶段为补给,包括步骤九。
CPFR过程模型的九个步骤为。
步骤一:确定前端协定。生产制造商、零售商与分销商共同确定合作的原则和指南。各业务合作伙伴提出他们的期望并确定需要的介入资源。在这一步要形成一个通用业务协定,包括合作的全面认识、合作目标、机密协议、资源授权、合作伙伴任务和成绩的检测。
步骤二:创建协同商务计划。在该步骤,生产制造商和零售商交换有关公司策略的信息并创建协同策略。该步骤的目标是减少异常情况的数量。这一阶段也会包括一些营销和促销的协议。合作伙伴首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战略,然后定义分类任务、目标和策略,并建立合作项目的管理概况(如订单最小批量、交货期、订单间隔等。)
步骤三:创建销售预测。该预测基于POS数据和源自步骤二的特殊因素及计划促销的信息。
步骤四:标识销售预测中的异常。该步骤确定了那些与实际需求相比偏差超过了一定阈值的预测(在步骤一中定义)。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不仅在于预测的不准确,还有可能是因为一些外部干扰造成。
步骤五:异常处理与协作。该阶段可以采用现场、E-mail、电话、交谈及电子会议等解决销售预测例外情况,同时可以利用共享数据库的方法提供新事件对销售将会带来何种影响的信息。该步骤的结果是一个修正了的预测。产生的变化可以提交给销售预测(步骤三)。
步骤六:创建订单预测。需求预测、因果关系信息和库存信息(实际库存、未执行订单和在途库存等)在本步骤中合并起来用于预计可能获得的实际订单,提出分时间段的实际需求量,并通过产品及接收地点反映库存目标。订单预测周期内的短期部分用于产生订单,在冻结预测周期外的长期部分用于计划。
步骤七:标识订单预测的异常。在本步骤中(与步骤四类似),实际到达的订单可能与生产制造商和零售商协定的数量不符。比如说,可能会出现因生产能力不足或物流不畅而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
步骤八:异常处理与协作。与步骤五紧跟着步骤四相似,步骤八也是紧随步骤七而来。决策支持信息再一次从数据库中获得。它用于决定该异常是否能被忽略。如果不能,该如何反映,可能的解决方案有哪些。可通过查询共享数据、E-mail、电话、交谈会议等调查研究订单预测例外情况,并将产生的变化提交给订单预测(步骤六)。
步骤九:生成订单。在该步骤中,预测订单将被转变成固定订单,订单确认必须送回客户处。订单产生可由制造厂或者分销商根据能力、系统和资源来完成。
经过以上九个步骤,CPFR过程模型基本建成了。上面建立了一个贸易伙伴框架结构,可用于创建一个消费者需求的单一预测,协同制造厂和零售商的订单周期,最终建立一个企业间的价值链环境,在获得最大贏利和消费者满意度的同时减少浪费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