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供应构运行是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中进行的,进行供应链构建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分析包括:市场容量、市场份额、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期望、竞争对手及其供应链状态、市场风险等内容。同时对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要有分析和评价。
2. 确定企业现状
分析企业管理的现状,重点是供需管理现状,如果企业已经有供应链管理,则分析供应链的现状。分析、找到、总结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供应链设计的阻力等因素,确定研究供应链开发的方向。
3.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根据现有问题,对供应链构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从组织资源、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信息资源等方面评价构建供应链的可行性。
4. 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
围绕着供应链“可靠性”和“经济性”两大核心要求,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这些目标首先包括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库存投资的目标之间的平衡,以及降低成本、保障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等目标。
5. 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
供应链中的成员组成分析主要包括制造工厂、设备、工艺以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的选择及其定位,以及确定选择与评价的标准。
分析供应链节点的组成,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供应链组成包括产品设计公司、制造工厂、材料商、外包厂(如表面处理)、物流伙伴以及确定选择和评价的标准包括质量、价格、准时交货、柔性、提前期(L/T)和批量(MOQ)、服务、管理水平等指标。
6. 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
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开发供应链提出技术选择建议和支持。这也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如果认为方案可行,就可进行下面的设计;如果不可行,就要重新进行设计。结合企业本身和供应链联盟内(如设计公司,外包厂)资源的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建议和支持,如果不可行,则需要重新设计供应链,调整节点企业或建议客户更新产品设计。
7. 设计供应链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供应链的成员组成(供应商、设备、工厂、分销中心的选择与定位,计划与控制);原材料的来源问题(包括供应商、流量、价格、运输等问题);生产设计(需求预测、生产什么产品、生产能力、供应给哪些分销中心、价格、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和跟踪控制、库存管理等问题);分销任务与能力设计(产品服务于哪些市场、运输、价格等问题);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等。
在供应链设计中,要广泛地应用到许多工具和技术,包括:归纳法、集体解决问题、流程图、模拟和设计软件等。3PL的选择与定位,计划与控制;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计划,运送和分配,定价等,设计过程中需要各个节点企业的参与交流,以便于以后的有效实施。
8. 检验供应链
供应链设计完成以后,应通过一定的方法、技术进行测试检验或试运行,如不行,返回第四步重新进行设计;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实施供应链管理了。
9. 实施供应链
供应链实施过程中需要核心企业的协调,控制和信息系统的支持,使整个供应链成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