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方式和承运人选择也是运输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一般而言,运输方式和承运人的选择是关联的,首先是选择运输方式,然后是在上述运输方式中选择特定承运人。也就是说,运输管理者首先调查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和服务特征,这些方式包括两种及多种方式的组合(综合运输或多方式服务),并且选择与公司成本和服务目标相匹配的运输方式。然后,运输管理者调查选定运输方式中各个承运人的成本和服务特征,选择特定承运人提供预期的运输服务。
(一)运输方式的选择
运输决策始于确定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成本和目标。根据这些目标,将进行相关的运输方式、服务和成本的测定和检查以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选择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这在第一节有所讨论。相关的承运人选择因素包括运输成本、运输时间和运输时间可靠性、可达性、能力和安全。
0. 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因素包括特定运输方式的承运人索要的费率。此外,这个因素还包括对承运人当地配送、调温设备和运输停留等辅助服务的估计。各种方式的运输成本不同,因为不同方式的成本构成不同。然而同一运输方式的承运人之间的成本差别较少,因为承运人有相似的成本构成。因此,运输成本在选择运输方式决策中比在选择承运人决策中稍微重要些。
1. 运输时间和运输时间可靠性
承运人选择决策的总成本暗示不但要考虑发生的直接运输费用,还要考虑与提供的服务质量有关的间接费用。运输时间和运输时间可靠性是影响托运人和收货人库存成本和脱销成本的两个运输服务质量因素。运输时间影响持有的库存水平以及由此带来的库存持有成本。运输时间越长库存水平越高,库存持有成本也就越高。因此,使用较长运输时间的运输方式对总成本的影响是带来较高的库存持有成本。
运输时间可靠性影响所需的安全库存水平。不可靠的运输时间则需要保有较高的库存水平,防止脱销而产生利润损失。从营销的角度看,可靠的运输时间给买方提供了减少或控制存货和脱销成本的机会。因此,能够提供可靠运输时间的运输方式为卖方提供了市场优势。
2. 可达性
可达性因素考虑的是在给定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能够提供运输服务的能力。各种运输方式提供到特定地点的直接服务能力是不同的。与道路及终点有关的自然条件的限制使运输不能直接到达特定地点。为克服可达性的限制,必须购买另一种可达性更好的运输方式服务。为克服一种方式在提供特定地点运输服务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附加费用就是可达性成本。
从五种运输方式来看,公路运输或汽车可以到达任何有路的地方,水路运输限于为邻近水路的使用人提供服务,同样如果没有综合运输服务,铁路运输限于为铁路沿线有支线地段的托运人提供服务,航空运输为机场的托运人服务,管道运输为临近管道的客户服务。因此,公路运输经常为其他方式的使用者提供直接运输服务,这样其他运输方式的使用者就可以不受该方式的自然条件的限制,这就产生了附加运输(可达性)费用。
3•能力
能力因素指承运方式提供独特的运输服务和为使用者提供所需运输工具的能力。运输管理者会使用有能力提供独特服务或所需运输服务的运输方式。特殊运输工具需求的例子包括 冷冻食品运输的调温设备、低密度产品(例如塑料瓶)运输的大立方容量设备和散装液体 运输的罐车设备。独特的运输服务需要包括特定的接货或配送时间、进行货物定位及加速货运及电子数据交换能力。
4. 安全
安全因素考虑的是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损坏或丢失带来的间接运输服务成本。运输中损坏或丢失的货物在需求时是不可用的,这有可能带来脱销成本;使用者提出损坏索赔请求或采取法律行为也会发生费用,如果得不到承运人退款或赔付,托运人也会产生成本;另外,托运人还会支付保险费用以防止货物因在运输途中受损坏而带来损失。
运输方式决策要在承运人选择之前作出,这是由于运输方式选择决策对运输管理人员来说更具有战略性并能带来长期性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选择特定的运输方式还会需要托运人的投资。例如,一个决定使用铁路运输的托运人可能需要在通往工厂或配送中心的轨道铺设的基础建设中进行投资。同样,每种运输方式都含有它们自己的成本和服务特征。托运人如果需要快速的市场反应可能需要航空或公路运输方式。如果公司执行的是低成本战略优势,托运人可能更乐于选择铁路或水路运输方式。然而,运输方式一旦确定,就需要选择该运输方式中的特定承运人来提供运输服务。
(二)承运人选择步骤
1. 确定运输承运商选择的原则
可以根据运输业务的特性选择承运商,如公路承运商、铁路承运商、航空承运商等。也可以综合成本最小原则,在对运输成本及其他成本(脱销成本、库存成本、间接费用等) 进行综合评定进行选择。同时在选择时,还要考虑长远性与熟悉性,如果一个承运商与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能更好地保证企业运输服务需要的满足,还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达成其发展战略的实现。
2. 初步选定运输承运商的范围
可以根据企业自己了解或从本地的企业黄页上找出一些符合自己运输业务类型的承运商;接着通过电话、传真或信函等形式与之取得联系,初次了解承运商的运输类型、运输资源,确认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承运商;然后初步选定承运商及其数量。
3. 与运输承运商进行洽谈
客户应详细了解承运商拥有的资源,如拥有的车辆(如车型、吨位、数量、是否安装GPS等)、硬件设施(如停车场、维修站、集装箱堆场等)、运输网络的覆盖范围,以及有关运输、报价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也可以向承运商发放问卷表,以便更为详细地了解他们的整体情况。
4. 初步筛选
将运输承运商有关资料及问卷表录入计算机,作为承运商的第一手资料,供以后查询、评判及进一步调研。然后进行分析,淘汰一些明显不符合企业运输业务要求的承运商,确定进一步评价的承运商的名单。
5. 评价经初步筛选的运输承运商
首先确定评价承运商的方法,如服务质量比较法、运输价格比较法、综合评价法等;然后对经过初步筛选的运输承运商进行评价、比较,确定少数(如2 ~3家)可供选择的承运商。
6. 确定运输承运商
对确定下来的少数运输承运商进行实地考察,并把自己的详细运输标书交给他们,以使他们制定出各自的运输方案。然后,对他们的运输方案进行比较权衡,从而作出最终的选择。或者在经过初步筛选的运输承运商中,进行招投标,从中确定最终的承运商。
(三)承运人选择方法
1. 服务质量比较法
客户在付出同等的运费的情况下,总是希望得到好的服务,因此,服务质量往往成为客户选择不同运输承运商的首要标准。
(1) 运输能力。客户在选择运输承运商时会将其运输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客户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该运输公司提供运输工具的完好程度。
2) 该公司所雇用的装卸公司的服务质量。
3) 该公司所雇用的从业人员的经验及工作责任心。
4) 该公司的货物运输控制流程。
(2) 运输质量◦客户在选择不同的运输承运商时还会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他们的运输质量。
1) 运输的准班率。
2) 航班的时间间隔、船舶的发船密度、铁路运输的发车间隔等。
3) 单证的准确率。
4) 信息查询的方便程度。
5) 货运纠纷的处理。
2. 成本比较法
选择承运商简单的方法就是成本分析,即根据承运商提供的成本数据,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核算其总成本,原则上选择总成本最低的承运商。通过控制成本达到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3. 运输价格比较法
各运输承运商为了稳定自己的市场份额,都会努力提高运输服务质量,而随着竞争的曰趋激烈,对于某些货物来说不同的运输承运商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已近乎相同,因此运价很容易成为各承运商的最后竞争手段。于是客户在选择时,如面对几乎相同的服务质量,或有些客户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高时,运输价格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决策依据。
4. 综合评价选择法
在实际选择运输承运商时,客户会同时考虑许多对运输业务有影响的因素,如承运商的服务质量、运输价格,承运商的品牌,承运商的经济实力以及承运商的运输网点数量等,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对每一项打分,最后选择得分最高的承运商。
在途运输的年存货成本为/CD77365,两端储存点的存货成本各为产品价格C的30%,但其中C值有差别,工厂的储存点C为产品的价格,购买者储存点的C为产品价格加上运费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