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企业进行供应商管理时,大部分工作就是供应商的选择、使用和监督。供应商的选择是否合适、使用是否得当、监督是否有力,是保证采购工作质量的重点问题。供应商的选择、使用和绩效评估,需要供应商考核工作的支持。
这里的供应商考核主要是指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以后正式运作期间对供应商整个运作活动的全面考核。这种考核应当比试运作期间更全面。一般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核供应商。
(一)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开始运作的一段时间内,主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查。检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检,另一种是抽检。全检工作量太大,成本太高,一般采用抽检的方法。质量的好坏可以用质量合格率来描述。
有些情况下,企业采取对不合格产品退货的措施,这时质量合格率也可以用退货率来描述。所谓退货率,是指退货量占采购进货量的比率。退货率越高,表明其产品质量越差。
(二)交货期
交货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参数。考察交货期主要是考察供应商的准时交货率。准时交货率可以用准时交货的次数与总交货次数之比来衡量。
(三)交货置
考察交货量主要是考核按时交货量,按时交货量可以用按时交货率来评价。按时交货率是指给定交货期内的实际交货量与当期内应当完成交货量的比率。
(四) 工作质量
考核工作质量,可以用交货差错率和交货破损率来描述。
(五) 价格
价格就是指供货的价格水平。考核供应商的价格水平,可以和市场同档次产品的平均价和最低价相比较,分别用市场平均价格比率和市场最低价格比率来表示。
(六) 进货费用水平
考核供应商的进货费用水平,可以用进货费用节约率来考核。
(七) 信用度
信用度主要考核供应商履行自己的承诺、以诚待人、不故意拖账、欠账的程度。信用度可以用公式来描述。
(八) 配合度
主要考核供应商的协调精神。在和供应商相处过程中,常常因为环境的变化或具体情况的变化,需要把工作任务进行调整变更,这种变更可能导致供应商的工作方式的变更,甚至导致供应商可能要作出一些牺牲。这时可以考察供应商在这些方面积极配合的程度。另外如工作中出现了困难,或者发生了问题,可能有时也需要供应商配合才能解决。在这样的时候,可以看出供应商的配合程度。
考核供应商的配合程度,主要靠人们的主观评分来考核,主要找与供应商相处的有关人员,让他们根据这个方面的体验为供应商评分。特别典型的是,可能会有上报或投诉的情况。这时可以把上报或投诉的情况也作为评分依据之一。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要考虑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是否愿意为企业建立库存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