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商调查
供应商调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企业有哪些可能的供应商,各个供应商的基本情况如何,为企业了解资源市场以及选择企业的正式供应商作准备。供应商调查,是对供应商的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是了解供应商的名称、地址、生产能力、能提供什么产品、能提供多少、价格如何、质量如何、市场份额有多大、运输进货条件如何等。供应商调查包括供应商初步调查和资源市场调査。
1. 供应商初步调查与分析
供应商初步调查的基本方法是访问调查法,通过访问有关人 员获得信息,可以访问供应商单位市场部有关人员,或者访问有关市场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的知情人士。通过访问建立供应商卡片,存储供应商的相关信息,作为采购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实行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企业中,供应商管理应当纳入计算机管理中去,利用数据库进行操作、维护和利用。计算机管理有很多优越性,它不但可以很方便地存储、增添、修改、查询和删除,而且可以很方便地统计、汇总和分析,可以实现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在对供应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要利用供应商初步调查的资料进行供应商分析,比较各个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选择适合于企业需要的供应商。
供应商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产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水平是否符合企业需要,价格水平如何,只有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水平都适合于企业,才能算上企业的可能的供应商;②企业的实力、规模如何,产品的生产能力如何,技术水平如何,管理水平如何,企业的信用度如何,其中信用度是指企业对客户、对银行等的诚信程度,表现为供应商对自己的承诺和义务履行的程度,特别是像产品质量保证、按时交货、往来账目等方面能够以诚相待、一丝不苟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③产品是竞争性商品还是垄断性商品,如果是竞争性商品,那么供应商的竞争态势如何,产品的销售情况如何,市场份额如何,产品的价格水平是否合适;④供应商相对于本企业的地理交通情况如何,进行运输方式分析、运输时间分析、运输费用分析,看运输成本是否合适。
2. 资源市场调查
在对供应商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资源市场调查。资源市场调查包括以下内容。
(1) 资源市场的规模、容量、性质。例如资源市场究竟有多大范围,有多少资源量,多少需求量,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还是垄断竞争市场或是垄断市场,是一个新兴的成长的市场还是一个陈旧的没落的市场。
(2) 资源市场的环境。例如市场的管理制度、法制建设、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市场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外部条件如何,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
(3) 资源市场中的供应商情况,也就是指前面进行的初步供应商调查的结果。把众多的供应商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资源市场自身的基本情况,例如资源市场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可供资源量、质量水平、价格水平、需求状况以及竞争性质等。
(二)供应商开发
供应商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开发供应商。所谓开发供应商就是从无到有地寻找新的供应商,建立起适合于企业需要的供应商队伍。供应商开发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开发一个供应商,大致要经过以下的几个步骤。
1. 产品ABC分类
首先将采购物料分类,确定关键的重要的零部件、原材料及其资源市场。
(1) 将主生产物料和辅助生产物料等按采购金额比重分成ABC三类,求出关键物资、重点物资,进行重点管理。根据物资重要程度决定供应商关系的紧密程度。对于关键物资、重点物资,我们要建立比较紧密的供应商关系,对于非重点物资,我们可以建立起一般的供应商关系,甚至不必建立起固定的供应商关系。
(2) 按材料成分或性能分类,如塑胶类、五金类、电子类、化工类、包装类等,确定资源市场的类型性质。
2. 分析评估
在供应商与资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成立供应商评估小组,由副总经理任组长,采购、品质管理、技术部门经理、主管、工程师组成评估小组,进行供应商分析与资源市场分析。
(1) 供应商分析。把反馈回来的供应商调查表进行整理核实,如实填写供应商资料卡。将合格厂商分类按顺序统计记录,然后由评估小组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评估,按ABC物料采购金额的大小,按供应商规模、生产能力等基本指标进行分类,对每个关键物资、重点物资初步确定1〜3家供应商,准备进行深人调查。
(2) 资源市场分析。在供应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市场调查的有关资料分析资源市场的基本情况,包括资源能力情况、供需平衡情况、竞争情况、管理水平、规范化程度、发展趋势等。并根据资源市场的性质确定相应的采购策略、产品策略和供应商关系策略。例如对于龚断性市场,采用合作和据理谈判策略;对于竞争性市场,采用招标竞争策略等。
3. 深入调查供应商
对初步调查分析合格、被选定为备选供应商的1~3家供应商,要采取深人调查。深入调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送样检查。通知供应商生产一批样品,随即抽样检查。检查合格则进入第二阶段。检查不合格,允许再改进生产一批送检,抽检合格也可进入第二阶段,抽检不合格,供应商落选,到此结束。
第二阶段:考察生产工艺、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体系等生产条件是否合格。合格者中选供应商,到此结束。不合格者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生产条件改进考察。愿意改进并限期达到了改进效果者中选,不愿意改进、或愿意改进但在限期内没有达到改进效果者落选。深入调查阶段结束。
4. 价格谈判
对送样或小批量合格的产品、材料,要评定品质等级,并进行比价和议价,确定一个最优的价格性能比。进行价格谈判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合理,要“双贏”,自己不要吃亏,也不 要让供应商吃亏,要考虑长远合作。大家都不吃亏,才能得到共同发展,才会有共同的长远合作和长远利益。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计算,求出一个合理的价格。价格谈判成功后,就可以签订试运作协议,进入物资采购供应试运作阶段,基本上以一种供需合作关系运行起来。试运行阶段根据情况可以是3个月至1年不等。
5. 供应商辅导
价格谈好以后的试运行供应商,将与企业建立起一种紧密关系参与试运作。这时企业要积极参与辅导、合作。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的需要,也要根据供应商的可能,来共同设计规范相互之间的作业协调关系,制定一定的作业手册和规章制度。并且为使供应商适应企业的需要,要在管理、技术、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辅导和协助。
(三) 供应商考核
供应商考核是一个贯穿于企业供应商管理全过程的工作,在供应商开发过程中需要考核,在供应商选择阶段也需要考核,在供应商使用阶段也需要考核。虽然考核的阶段不同,考核的目的略有差异,但考核的内容大同小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1) 检查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可以采用抽检或全检的方式,求出质量合格率。质量合格率用质量合格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率来表示。
(2) 交货是否准时。检查供应商交货是否准时?用误时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率来描述。
(3) 交货数量是否满足。用物资供应满足程度或缺货程度来描述。
(4) 信用度的考核。主要考察在试运作期间,供应商是否认真履行自己承诺的义务,是否对合作事业高度负责,在往来账目中是否不欠账,不拖账。信用度一般可以用失信次数与总次数的比率来描述。失信包含多种含义,例如没有履行事先的承诺,没有按约定按时交款或还款等,都是失信。
(四) 供应商的选择
在供应商开发阶段,考核供应商的目的是为了选定合适的供应商。选择一批好的供应商,不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起着决定作用,而且对企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实际上供应商选择融合在供应商开发的全过程中。供应商开发的过程包括了几次供应商的选择过程:在众多的供应商中,每个品种要选择5~1〇个供应商进行初步调查;初步调查以后,要选择1〜3 个供应商进行深人调查•,深人调查之后又要作一次选择,初步确定1 ~2个供应商;初步确定的供应商进入试运行,又要进行试运行的考核和选择,确定最后的供应商结果。供应商选择方法一般有两种,即考核选择和招标选择。
以上指标每个月考核一次,一个季度或半年综合考核评分一次,各个指标加权评分综合,按评分等级分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几个等级。优秀者可以通过试运行,结束考核期,签订正式供需关系合同,成为企业正式的供应商,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供需关系。其他的则不能通过试运行,应当结束考核,终止供需关系。
(五) 供应商的使用
当选定供应商以后,应当结束试运行期,签订正式的供应商关系合同,开始正常的物资供应业务运作,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物资供需关系。在业务运作的开始阶段,要加强指导与配合,要对供应商的操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有些大的工作原则、守则、规章制度、作业要求等 应当以书面条文的形式规定下来,有些甚至可以写到合作协议中去。起初还要加强评估与考核,不断改进工作和配合关系,直到比较成熟为止。在比较成熟以后,还要不定期地检查、合作和协商,以保持业务运行的健康、有序。
(六) 供应商的激励与控制
在供应商的整个使用过程中,要加强激励与控制,既要充分鼓励供应商积极主动地搞好物资供应业务关系,又要采取各种措施,约束防范供应商的不正当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从而保证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和物资供应业务健康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