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一采购
1. 统一采购的趋势
统一采购并不是新产生的采购方法,但新型的统一采购模式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共享信息基础上的,其采购的地理范围广泛化,触及到世界范围内可提供原材料、零配件的供应商资源市场。因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整个采购过程打破和淡化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跨国的咨询、报价、样品传送到订单下达、关税上报等环节变得越来越简单和易操作,从而使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体。在这个共同经济体中,企业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征日益明显,近年来世界上著名的全球经营企业基本上都采取了全球化战略。从当今全球化物流的实践看,也出现了三种发展趋势:①作为全球化的生产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原材料、零部件来源,并选择一个适应全球分销的物流中心以及关键供应物资的集散仓库,在获得原材料以及分配新产品时使用当地现有的物流网络,并推广其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方法。②生产企业与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同步全球化,即随着生产企业全球化的进程,将以前所形成的完善的第三方物流网络也带入到全球市场。例如,日资背景的伊藤洋华堂在打人中国市场后,其在日本的物流配送伙伴伊藤忠株式会社也跟随而至,并承担了其配送活动。③为了充分应对全球化的经营,国际运输企业之间开始形成了一种覆盖多种航线,相互之间以资源、经营的互补为纽带,面向长远利益的战略联盟,这不仅 使全球物流能更便捷地进行,而且使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利用,有效地降低了运输成本。
2. 统一采购的效果
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采用统一采购流程、统一的采购评审标准、在线采购技术来进行采购运作。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经济、质量适应的资源,这种以全球化战略为基础的采购模式,将有助于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的分散采购中存在的物料灰色价格和交易回扣等现象。在这方面,惠普公司和中国一汽集团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二)准时采购
准时采购是一种很理想的采购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制造商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间,向需要的地点,提供能保证质量的所需要数量的物料”的协议。这意味着供应商可能随时(必须是需要的准时)向制造商提供采购物料,与传统的早在生产之前就把采购物料大批量送到企业仓库的采购与供应方法相比,准时采购的核心要素有:减小批量、频繁而 可靠的交货、提前期压缩并且可靠、一贯地保持采购物料的高质量。
准时采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采用较少的供应商,甚至单源供应
单源供应指的是对某一种原材料或外购件只从一个供应商那里采购,或者说,对某一种原材料或外购件的需求,仅由一个供应商供货。从理论上讲,采取单源供应比多头供应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方面,对供应商的管理较方便,而且可以使供应商获得内部规模效益和长期订货,从而可使购买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价格降低,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单源供应可以使制造商成为供应商的重要客户,因而加强了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有利于供需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质量上比较容易保证。但是,采取单源供应也有风险,比如供应商有可能因意外原因中断交货,另外,采取单源供应,使企业不能得到竞争性的采购价格,会对供应商的依赖性过大等。因此,必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利合作的 新型伙伴关系。在日本,98%以上的准时化企业采取单源供应。但实际上,一些企业常采用同一原材料或外购件由两个供应商供货的方法,其中一个供应商为主,另一个为辅。
从实际工作中看,很多企业也不是很愿意成为单一供应商。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供应商是具有独立性较强的商业竞争者,不愿意把自己的成本数据披露给客户;另一方面是供应商不愿意成为用户的一个产品库存点p作为采购企业,必须意识到供应商的这种忧虑。
2. 采取小批量采购的策略
小批量采购是准时采购的一个基本特征。准时采购与传统采购的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在于,准时生产需要减少生产批量,直至实现“一个流生产”,因此采购的物资也应采用小批量方法。由于企业生产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需求是不确定的,而准时采购又旨在消除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采购必然是小批量的。但是小批量采购必然增加运输次数和运输成本,增加了供应商的工作难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四种:①使供应商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制造商,如日本汽车制造商扩张到哪里,其供应商就跟到哪里;②供应商在制造商附近建立临时仓库,实质上这只是将负担转嫁给了供应商,而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③由一个专门的承包运 输商或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送货,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收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供应商的小批量物料,准时按量送到制造商的生产线上;④让一个供应商负责供应多种原材料和外购件。
3. 选择供应商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能否选择到合格的供应商是准时采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合格的供应商应具有较好的技术、设备条件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可以保障采购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保证按时按量送货。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是通过价格竞争选择的,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关系是短期合作关系,当发现供应商不合格时,可以通过市场竞标方式重新选择供应商。但在准时采购中,由于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是长期合作关系,供应商的能力将影响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因此,对供应商的要求就比较高。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对供应商进行综合的评价。在准时采购中对供应商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产品质量、交货期、价格、技术能力、应变能力、批量柔性、交货期与价格的均衡、价格与批量的均衡、地理位置等,而不像传统采购那样主要依靠价格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他标准较好的供应商,其价格可能也是较低的,即使不是这样,双方建立起互利合作关系以后,制造商可以帮助供应商找出减少成本的方法,从而使价格降低。更进一步,当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以后,很多工作可以简化或消除,如订货、修改订货、点数统计、品质检验等,从而减少浪费。
4. 要求更严格的交货时间
准时采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求交货准时,这是实施准时生产的前提条件,因为供应商 交货的失误和送货的延迟必将导致企业生产线的停工待料。交货准时取决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运输条件。作为供应商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不断改进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生产过程的不稳定导致延迟交货或误点现象。②要进行有效的运输规划与管理,运输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决定准时交货的可能性。特别是全球的供应链系统,运输过程长,而且可能要先后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需要中转运输等,所以是一个重要的可改进之处。
5. 从根源上保证产品质量
实施准时采购以后,企业的原材料和外购件库存很少甚至为零。因此,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采购物资的质量必须从根源上抓起。也就是说,购买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保证应由供应商负责,而不是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为此,供应商必须参加制造商的产品设计过程,制造商也应帮助供应商提高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在现阶段,我国主要是由制造商来负责监督购买物资的质量,验收部门负责购买物资的接收、确认、点数统计,并将不合格的物资退回给供应商,因而增加了采购成本。实施准时采购以后,从根源上保证了采购质量,购买的原材料和外购件就能够实行免检,直接由供应商送货到生产线,从而大大减少了采购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
6. 充分的信息交流
准时采购要求供需双方信息高度共享,保证供应与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由于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在生产计划、库存、质量等方面的信息都可以进行交流,以便出现问题 时能够及时处理。只有供需双方进行可靠而快速的双向信息交流,才能保证所需的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准时按量供应。同时充分的信息交换能增强供应商的应变能力。信息交换的内容包括生产作业计划、产品设计、工程数据、质量、成本、交货期等,信息交换的手段包括电 报、电传、电话、信函、卫星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EDI、E-mail等,为有效的信息交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7. 特定的包装要求
准时采购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包装也提出了特定的要求,良好的包装不仅可以减少装货、卸货对人力的需求,而且使运输和接收更为便利。最理想的情况是,对每一种原材料和外购件,采用标准规格且可重复使用的容器,如托盘包装和运输,既可提高运输效率,又能保证交货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