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商管理库存
1.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也即VMI管理模式,就是指由供应厂商管理用户库存,该模式以通过双方密切合作形成的交付货物方式为基础。对于供应链第一层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之间特别有效率。
VMI是一种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在一个双方协定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以通过双方密切合作形成的交付货物的方式为基础,体现了供应链集成化管理思想,有助于突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库存管理模式,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控制,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运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目标最优化。
2.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基本思想
VMI的主要思想是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由供应商管理客户的库存,或者代表客户持有库存,当客户需要就送过去。
供应商管理库存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得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鹏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关键措施体现在如下几个原则中。
(1) 合作性原则(合作精神)。在实施该策略时,合作双方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与用户(零售商)都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够相互保持较好的合作。
(2) 互惠“双赢”原则(使双方成本最小)。供应商管理库存不是关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谁来支付的问题,而是关于减少成本的问题。通过该策略使双方的成本都获得减少。
(3) 目标一致性原则(框架协议)。双方明确各自的责任,观念上达成一致的目标,并具体体现在协议中。
(4) 连续改进原则。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和消除浪费。精心设计与开发的VMI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还可使用户获得高水平的服务,改善资金流,与供应商共享需求变化的透明性和获得更高的用户信任度。
3.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型
VMI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集成化管理和营销的功能,VMI集成结构表明VMI是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和沟通的直接纽带,是提高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共同利益的汇集点。借助于VMI,供应链上企 业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资源和利益互动的体系。
企业与供应商交换的信息不仅仅是库存信息,还包括企业的生产计划、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以及供应商的补库 供应商 _ 供应商计划和运输计划。采用VMI管理策略要求建立企业战略联盟,从组织上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在信息、库存和物流方面进行系统管理。
4.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优点
通过国内外十几年的实施,VMI被证明是比较先进的库存管理模式,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1) 由供应商掌握库存,把客户从库存陷阱中解放出来,客户不需要占用库存资金,不需要增加采购、进货、人库、出库、保管等一系列工作,能够集中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于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从而使整个供应链,包括供应链企业营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局面。
(2) 供应商掌握客户的库存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非增值活动,提高生产、运输的效率。
(3) 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掌握市场。客户的库存消耗是市场需求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客户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这对于供应商改进产品结构和设计、开发销售对路的新产品,对于企业的生产决策和经营决策起着有利的信息支持作用。
(4) 供应商通过IT共享客户的需求信息,削弱了供应链的需求波动逐级放大效应——“牛鞭效应”,从而减少安全库存。
(5) 降低交易成本。在VMI模式下,供需双方是基于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客户将其库存的补货决策权完全交给了供应商,从而减少了传统补货模式下协商、谈判等事务性工作,大大节约了交易费用。
(6) 提高服务水平。VMI通过供应商将供需双方的信息及职能活动集成,使得企业间的界面更加友好,业务活动同步运作,从而提高供需双方的柔性及顾客响应能力。如当需求异常波动时,供应商能够及时获得需求信息,并快速调整补货策略。同时,生产、运输门也同步作出快速反应,调整作业计划。
(二)联合库存
1. 联合库存概念
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頂I)不同于VMI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适合实施联合库存的核心企业是零售业以及连锁经营企业中的地区分销中心(或在供应链上占据核心位置的大型企业)。
JMI旨在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是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跟VMI不同的是JMI强调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使供应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使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JMI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使供应链的运作更加稳定。
2. 联合库存的优点
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和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 为实现供应链同步化运作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2) 减少了供应链中的需求扭曲现象,降低了库存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3) 库存作为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和协调的纽带,可以暴露供应链管理中的缺陷,为改进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4) 为实现零库存管理、准时采购及精细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
(5) 进一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原则。
3. JMI的实施策略
企业实施联合库存管理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构建供需协调机制。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需双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供需双方协调管理的机制,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为供应链的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共同合作目标。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供需双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目标,如使用户满意、利润的共同增长和风险的减少等。第二,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当着协调供需双方利益的角色,起着协调控制的作用。因此,要确定库存优化的方法。这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第三,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之一。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并充分利用Internet优势,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一条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进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将通过供应链管理实现的利益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进行合理分配。另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批发商)进行有效的激励,增加合作性和协调。
(2) 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中可以利用目前较成熟的两种资源管理系统:MRPII和DRP。原材料库存协调管理中心可采用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在产品联合库存协调管理中心则采用物资资源配送计划DRP。这样在供应链系统中把两种资源计划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
(3) 建立快速响应系统。快速响应系统(QR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服装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目的在于减少供应链中从原材料到用户的时间和库存,最大限度的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4) 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第三方物流系统是供应链集成的一种技术手段。将库存管理的部分功能代理给第三方物流系统管理,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第三方物流系统起到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为企业提供诸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