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存管理的定义
库存管理就是根据外界对库存的要求,企业订购的特点,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补充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重点在于确定如何订货,订购多少,何时订货。
库存管理系统是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基础。本系统通过对仓库、货位等账务管理及入/ 出库类型、A/出库单据的管理,及时反映各种物资的仓储、流向情况,为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提供依据。通过库存分析,为管理及决策人员提供库存资金占用情况、物资积压情况、短缺与超储情况、ABC分类情况等不同的统计分析信息。通过对批号的跟踪,实现专批专管,保证质量跟踪的贯通。
一般而言,库存管理主要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 存货中应该包括哪些物品?由于存货的代价很高,因此,企业要在客户服务水平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的基础上,使存货水平实现最小化。
即:
①把现有物品的存货控制在合理水平上;
②杜绝向库存中加人不必要的产品;
③把那些不再使用的物品从库存中清除出去。
(2) 什么时候对供应商下订单?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方法。
1) 进行阶段性回顾,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发布批量规模不一的订单。改变订单批量,企业就可以应对任何需求的变化。
2) 采取固定订单批量的方法。企业对存货水平进行持续的监控,一旦存货下降到一定水平,企业立即实施固定数量的订货。需求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发布订单的间隔时间来应付。
3) 直接把供给与需求相联系,进行较大量的订货,以满足一定时间段内的已知需求。
(3) 订购多少?每一次的订货,都会产生相应的管理成本和送货成本。订购数量的确定原则是实现总成本最小化。
二、 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1.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
库存管理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库存领域存在着降低成本的广阔空间,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尤其如此。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物流活动的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如通过改善物资采购方式和库存控制方法,降低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减少资金占用;通过合理组织仓库内作业活动提高搬运装卸效率,减少保管装卸费用支出等。因此说,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和控制库存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需要。
2. 库存管理是回避风险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产品不断出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在电子产品领域,平均每三个月更新换代一次。如果库存过多,就会因新产品的出现使其价值缩水,严重的情况可能会一钱不值。从另一个角度看,消费者的需求在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对商品的挑剔程度在增大,从而导致商品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这给库存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库存的风险加大。一旦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过多的库存就会成为陷入经营困境的直接原因。因此,在多品种小批量的商品流通时代,更需要运用现代库存管理技术科学地管理库存。
3. 库存管理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需要
从单个企业的角度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仅要有提供优质产品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保持适当的库存量。再好的产品如果不能供应到顾客手中同样会降低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如果把视野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范围来考虑库存问题的话,就会发现有问题的库存数量将会大大增加。组成供应链的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是相互买卖交易关系企业并不习惯在它们之间交流信息,也不习惯相互协调进行库存管理,更不用说在整个供应链水平上分享交流信息和共同协调进行库存管理。因而,它们的存储往往超过实际需要库存量,以防万一出现供应商延期交货或不能交货的情况,这种超过实际需要量的库存常常被称为“缓冲库存”。据有关资料统计,这种缓冲库存差不多占整个零售业库存的三分之一。因此,从供应链整体来看,这种交易习惯导致的不必要库存给企业增加了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将反映在销售给顾客的产品价格上,从而减少顾客的满意度。因而在供应链范围进行库存管理 不仅可以降低库存水平,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维持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库存控制,在满足物流服务需求的情况下,保持合理的库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