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
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很多,一般而言,应该注意:明确期望达到的目的和目标;确定达到预期目的和目标所需要的设备、技术条件和相应的资源条件;计算和估计达到各种可行方 案所需要的资源、费用和生产的效益;建立各种替代方案所需要的模型,模型中标明目的、技术条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时间、费用、元素间的关系;为选择最优化方案,建立一定的判断准则。因此,物流系统分析的五个基本要素有目的、替代方案、模型、费用和效益、评价基准。
1•目的
目的是决策的出发点,为了正确获得决定最优化物流系统方案所需的各种有关信息,物流系统分析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了解建立物流系统的目的和要求,同时还应确定物流系统的构成和范围。
2. 替代方案
一般情况下,为实现某一目的,总会有几种可采取的方案或手段。这些方案彼此之间可以替换。比如仓库的位置,可以选A地,也可选B地、C地。而这些方案各有利弊,选择一种最合理方案是物流系统分析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 模型
模型是对实体物流系统抽象的描述。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化成易于处理的形式。即便在尚未建立实体物流系统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一定的模型来有效地求得物流系统设计所需要的参数,并据此确定各种制约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模型来预测各替代方案的性能、费用和效益,有利于各种替代方案的分析和比较。
4. 费用和效益
费用和效益是分析和选择方案的重要指标,用于方案实施的实际支出就是费用,达到目的所取得的成果就是效益。如果能把费用和效益都折合成货币形式来比较,一般说来效益大于费用的设计方案是可取的,反之则不可取。
5. 评价基准
评价基准是物流系统分析中确定各种替代方案优先顺序的标准。通过评价基准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出各方案的优先顺序。评价基准一般根据物流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费用与效益的比较是评价各方案的基本手段。
(二)物流系统分析的准则
一个物流系统由许多要素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物流系统与环境互相影响,这些问题涉及面广而又错综复杂,因此进行物流系统分析时,应认真考虑以下一些准则。
1. 物流系统内部与物流系统环境相结合
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物流系统,不仅受到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如企业生产规模、产品技术特征、职工素质、管理制度与管理组织等的作用,而且还受到社会经济动向及市场状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 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
在分析物流系统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并不一致。其原因就在于物流系统的“二律背反”规律,即某一局部效益的增长可能带来另一局部效益的减少。因此,在选择方案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物流系统的局部效益,更加重要的是要考虑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如果从局部效益来看是经济的,但整体效益并不理想,则这种方案不可取;反之,局部效益并不经济,但整体效益是好的,这种方案则可取。
3.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在进行方案的优选时,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如果所采用的方案对当前和长远都有利,当然最为理想。但如果方案对当前不利,而对长远有利,此时要通过全面分析后再作结论。一般来说,只有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物流系统才是好的物流系统。
4.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物流系统分析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定量分析。物流系统分析总是遵循“定性-定量-定性”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不了解物流系统各个方面的性质,就不可能建立起探讨物流系统定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定性和定量二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