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系统属于社会物流系统的一个分支,它具有社会物流系统的特性,其目的也与社会物流系统大致相同。但是作为微观的物流系统,它又有其独特之处。


(一) 企业物流系统的输入


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与外界环境有相互作用或交换,具有输人-转换-输出功能的体系。企业物流系统的输入是各种资源,具体体现是生产所需的物资。输入生产物资或供应物流是企业物流过程的起始阶段。供应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现代企业生产具有规模大、品种多、技术复杂等特点,再加上专业化、协作化、共同化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企业间的生产技术活动愈加密切。企业的生产活动要素的投入,首先是生产资料的投入。因此,能否适时、适量、齐备、成套地完成供应活动是保证企业顺利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供应物流具体包括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采购运输、库存管理、用料管理和供应输送等。

采购是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是根据生产厂家、企业生产计划所要求的供应计划制订采购计划并进行原材料外购的作业。在完成将采购物资输送到企业内的物流活动的同时,它还承担市场资源、供应厂家、市场变化、供求信息的采集和反馈任务。

供应是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的衔接点。它是根据材料供应计划、物资消耗定额、生产作业计划进行生产作业的活动组织。供应方式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领料制,即用料单位根据生产计划到供应部门领取生产资料;二是供应部门根据生产作业信息和作业安排,按生产中材料需要的物料数量、时间、次序、生产进度进行配送供应的方式。

库存管理是供应物流的核心。库存管理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要依据企业生产计划的要求和库存的控制情况,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实现对库存数量和结构的控制,并指导供应物流的合理运行;另一方面,库存管理又是供应物流的转折点,它要完成生产资料的接货、验收、保管、保养等具体功能。


(二) 企业物流系统的转换


企业物流系统的转换是指企业生产物流,也称厂区物流、车间物流等,它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部分。生产物流包括:各专业工厂或车间的半成品或成品流转的微观物流;各专业厂或车间之间以及它们与总厂之间的半成品、成品流转。工厂物流的外沿部分,指厂外运输衔接部分,它包括:原材料、部件、半成品的流转和存放;产成品的包装、存放、发运和回收。生产物流系统的边界条件起于原材料、配件、设备的投入,经过制造过程转换为成品,止于从成品库再运到中转部门或直接配送给用户或出口。生产物流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一个与周围环境紧密相关,并且不时从外界环境吸进“营养”,并向社会输送产品和劳务的开放系统。

生产物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产类型、生产规模、企业的专业化和协作化水平。不同的生产类型,其产品结构、结构的复杂程度、工艺要求以及原材料的准备特点都影响着生产物流的构成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生产规模是指单位时间内产品的数量,生产规模越大,生产过程构成越齐备,生产物流量越大;反之,生产规模越小,生产构成越简单,生产物流量越小。企业的专业化越高,分工越细化,则生产物流量越大;反之,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小,则生产转接物流量就小。企业协作能力强,协作化水平高,生产物流的转接就快,生产物流的时间较短,能提高生产物流效率。

生产物流是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合理组织生产物流过程,才有可能使生 产过程处于最佳的状态。如果物流活动组织水平低,达不到生产要求,即便生产条件、设备条件再好,也不可能顺利完成生产过程。在生产物流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 物流过程的连续性。企业生产是一道一道工序连接往下进行的。因此,要求物料 顺畅地、最快、最省地走完各个工序,直到产品形成。每一道工序的不正常停滞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物流阻塞,从而影响整个生产的进行。

(2) 物流过程的平行性。一个企业通常生产多种产品,每种产品又需要多种原材料和零部件。在组织生产时,将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分配到各个车间的各个工序进行生产。因此,要求各个生产支流平行流动,如果一个支流发生问题,整个物流都会受影响。

(3) 物流过程的节奏性。物流过程的节奏性是指产品在生产的各个阶段,从投料到最后完成入库,都能保证按计划有节奏、均衡地进行,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数量大致相同,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

(4) 物流过程的比例性。组成产品的物流量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形成了物流过程的比例性。

(5) 物流过程的适应性。当企业产品改型换代或品种结构发生变化时,生产物流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说生产物流过程应具备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由一种产品迅速转移为另一种产品的适应能力。

企业物流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必须经过生产过程的转换活动,才能形成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产成品,运至用户。物流系统中的转换过程是决定物流系统输出的重要环节,因为涉及技术、设备、人力、物力等因素,是最难控制的环节。


(三)企业物流系统的输出


销售物流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输出环节,承担着完成企业产品的输出任务,并形成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反馈活动。销售物流是企业物流的终点,同时又是企业物流与宏观物流的衔接点。宏观物流接受它所传递的企业产品、信息以及辐射的经济能量,进行社会经济范围的信息、交易、实物流通活动,把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企业系统联系起来,形成社会再生产系统。如果不能很好地组成企业的销售物流,企业生产的产品滞销或脱销,系统的功能则无法实现,经济能量辐射被破坏,产品的劳动价值将无法得以补偿和实现,产品也不能最终成为现实有用的产品。

销售物流是服务于客户的企业物流,其运行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会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销售物流主要考虑的要素有以下几点。

1. 时间要素

时间要素通常指订货周期时间,即客户确定对某种产品有需求与被满足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要素主要受订单传送时间、订单处理时间、订货准备、订货装运时间等影响。订单传送时间指从客户发出订单到卖方收到订单的时间间隔。订单处理时间指处理客户订单准备装运的时间。订货准备涉及挑选订货并进行必要的包装,以备装运。从简单的人工系统到高度的自动化系统,不同的物料搬运系统对于订货准备有不同的影响,准备时间会有较大差别。订货装运时间是从订货装上运输工具直到买方所在目的地收到订货的时间间隔,它与装运规模、运输方式、运输距离等密切相关。

2. 可靠性要素

可靠性指根据客户订单的要求,按照预订的提前期,安全地将订货送达客户指定的地方。

提前期的可靠性对于客户的库存水平和缺货损失有直接影响,可靠的提前期可以减少客户面临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向客户保证预订的提前期,加上少许偏差,那么卖方就能使它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明显区别开来。卖方提供可靠的提前期能使客户的库存、缺货、订单处理和生产计划的总成本最小化。

可靠性还包括安全交货和正确供货,安全交货是销售物流的最终目的,即产品安全无误,不出现破损丢失的现象。正确供货即指客户收到的物品必须与订单相符。否则不但会给客户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也会使销售部门失去市场。

3. 方便性要素

方便性是指销售物流方法必须灵活。客户在产品包装、运输方式、运输路线、交货时间等的要求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要求,就必须确认客户的不同要求,为不同客户设计适宜的服务方法。提高和降低服务水平的决策不能平等地建立在所有客户基础上或包括所有服务要素。不同客户服务需求的差异性,提供了降低客户服务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巨大潜力。

综上所述,企业的物流系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变数的过程集合体,若从宏观角度来看,各种企业物流系统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物流系统的运动。


相关文章

如何查询快递配送进度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快递配送进度,包括官方网站查询、第三方快递查询平台查询以及手机APP查询等方法,并提供了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2480查看详细

快递配送状态查询方法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种查询快递配送状态的方法,包括通过快递公司官网、第三方快递查询平台以及手机APP等途径,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帮助您快速、准确地查询快递信息。

550查看详细

快递配送地址修改指南

详细解读快递配送地址修改流程,涵盖各种情况下的修改方法及注意事项,助您轻松更改收货地址。

7440查看详细

如何查询快递配送地址?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种查询快递配送地址的方法,包括通过快递单号、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官网以及第三方物流查询平台等途径,并针对不同情况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80查看详细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