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化观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物流方式也向全球化发展。企业的原材料、零配件来源于全球的原材料市场,产品销售区域也是世界范围,为了资源的优化,全球经营的企业也会在世界各地设定生产基地,这种全球经营的模式必须带来物流全球化。全球化物流是现代企业经营的特性。
2. 物流一体化观念
物流是生产商服务顾客的重要能力,这个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顾客选择商品的结果,也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为了保持顾客的忠诚度,必须迅速满足顾客需要,从接受顾客订单开始,启动采购、生产、库存、配送等活动,从企业的内部作业流程来看,是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的过程。但是要满足顾客要求,不仅企业内部物流过程一体化,企业与其原材料、零配件的供应商、销售过程涉及的销售商们必须很好地配合,即这三者的物流活动必须统一、协调地运作,所以在现代经营环境下,不仅要求企业内部物流的一体化运作,还要外部物流的一体化。
3. 以顾客满意为第一的观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整个社会经济向信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企业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方式应运而生,物流需求也以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为特点。订货周期变短、时间性增强,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增高、物流的柔性化要求增强。企业物流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顾客所要求的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通过适当的服务形式得到适当商品的要求。
4. 物流信息化观念
现代物流活动的运作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在实现物流系统化,实现物流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将各项物流功能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信息的实时把握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现代物流企业减少非增值物流活动、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必要支撑。
5. 物流自动化观念
在现代物流活动中,广泛使用先进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以及流通加工等手段。运输手段的大型化、高速化、专用化;装卸搬运机械的自动化、包装的单元化、仓库的立体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及传输的计算机化、电子化、网络化等为开发现代物流提供了物质保证。
6. 物流社会化观念
在现代物流时代,物流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制造性企业如果既从事生产制造,又要从事运输等物流活动,可能会给企业的资金带来负担,同时也不能充分利用社会物流的能力,因此,许多企业都将自己的物流活动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企业。制造性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的联结,使社会物流活动的效益得到体现。第三方物流形态成为现代物流的主流,带动了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 绿色物流观念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这种观念实际上与社会经济的大要求是分不开的。由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为了长期、持续的发展,人类必须学会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要求我们的各种经济生活都不能损害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发展物流,也应该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障人类健康发展。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在制定运输、包装等法规时,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对物资的循环使用、防止破坏环境的思想,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物流活动时,定要注意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