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贸易自由化、全球资本市场的成长、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创造出一个正在增长的全球市场,即原来分割型的国家或区域市场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等活动,形成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现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 生产国际化。这主要是指国际生产领域中分工合作及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现代生产分工已经不是在国家层次上的综合分工,而是深化到部门层次和企业层次的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在国际间进行,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体系。其中最典型的是企业生产零部件工艺流程和专业化分工,例如波音747飞机有400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的1 500个大企业和15 0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协作生产。德国拜耳公司与35 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拜耳向它们提供中间产品,由它们加工成各种最终产品。这种企业层次的国际化,使未来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的设计、研制零部件的加工或购入、组装和总装等一系列的 活动环节分布到国外进行,即企业的不同部门、工厂、车间,甚至工段、工序等都在国际范 围内进行组织,从而也形成了生产组织的国际化。

(2) 产品国际化,也就是生产总额中出口生产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直接表现为现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加。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众多的企业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卷人了国际商品交换。现在的国际贸易已占到世界总生产额的1/3以上,并且还在稳步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从一般商品到高科技产品,从有形商品到无形服务等几乎无所不包。如“麦当劳”快餐、“可口可乐”,饮料、“苹果”电脑、“奔驰”汽车等。

(3) 投资金融国际化。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使得国际间资金流动频繁,大大促进了投资金融的国际化。以国际直接投资为例,2006年以后国际直接投资额达万亿美元。2011年,全球直接投资额达到1. 5万亿美元,2012年,全球直接投资额约在1. 6万亿美元水平上下浮动。与此同时,为适应国际化的潮流,各国放宽了对投资金融的管制,甚至釆取诸多措施鼓励本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国际资本的输出输入更加自由。世界大银行致力于在世界各国设办事处、代表处和分行,建立海外附属银行以及附属金融机构,并与其他银行组成合资银行或国际银行集团。

(4) 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首先,从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来看,由于技术对生产和经济的重要作用,生产国际化自然带动国际技术贸易的不断增长。资料表明:1965年世界各国技术贸易总额为30亿美元,1970年达110亿美元,80年代初为160亿美元,1985年为500亿美元,1989年达1 100亿美元,1995年达到2 600亿美元,到20世纪末,达到了5 000亿美元,平均每5年翻一番。其次,从研究与开发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由于各国在科技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而企业又为了获得先进的科技成果,因而各国间设立研究与开发据点便成了一种趋势,以至于许多企业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与开发网络,从而促进了研究与开发组织体系的国际化。

(5)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生产、投资、贸易发展的国际化使各国间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表现在区域间经济关系上,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区域为基础,形成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盟。如欧洲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等等。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影响如下:

1) 经济全球化中的生产全球化、产品全球化,直接的结果就是全球物流快速增长。无论是生产中的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与配送,还是产成品运输到全球市场,都促进了全球物流量的急剧攀升。这种客观需求刺激了专业化的全球物流服务商的发展,同时,对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也带来了全球物流运作的要求。因为企业间的竞争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个企业如果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开展经营活动。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企业的利润大多来自本土之外,而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物流管理的地理区域扩大,物流活动内容增加,如通关手续、全球化运输等,企业面临从世界市场获取原材料,在世界各地的工厂组织生产,然后将产品运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手中。这种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并将这些全球化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经营模式,必然导致物流的全球化。

2) 企业必须确定适当的物流动作,自营物流或外包,以适应全球业务所需。由于物流环境的复杂性,世界贸易还存在各种形式的壁垒,对物流活动而言,表现为技术壁垒,如通关检查和手续的不一致,转运环节的衔接,运输的标准化等问题,同时跨国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使得管理全球供应链的物流活动变得复杂和频繁,这可能导致巨大的物流成本,因此企业必须对全球供应链的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协调和控制。

3) 企业全球化与供应链管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企业全球化对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增强甚至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宏观层面来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全球化战略存在三个层次的协同和匹配,分别是战略层协同、策略层协同、技术层协同。战略层协同主要是针对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它规定着战术层协同管理和操作层协同管理的范围和协同的程度。而策略层协同侧重于规划局部性、短期性、具体性问题。技术层协同是供应链协同的基础,从决策的范围和时间来看,技术层协同就是操作协同,其管理处于最底层,但战略协同管理和战术协同管理都依赖于操作协同,它是战略协同和战术协同的基础和前提。对企业来讲,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协同,其核心是要求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战略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实施。


(二)电子商务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和商务活动相结合,基于因特网的商务运行方式。从涵盖范围方面看: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看,电子商务是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数据交换、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等。电子商务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将交易各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相连。


供货方将商品信息通过网络展示给客户,需求方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选择所需商品,写订单;供应方通过订单确认客户,告知收费方法,同时通知自己的应用系统组织货源;需求方通过电子结算方式付款;供应方组织货物并送到客户手中。


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配送


电子商务是由网络经济和现代物流共同创造的,是两者一体化的产物。电子商务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以下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交易过程的实现也需要这“四流”的协调和整合。其中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信息流、资金流在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下,可通过轻轻点击鼠标完成时,而物流——物质资 料的空间位移,即具体的运输、储存、配送等各种活动,作为电子商务实现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实物流通环节,是不可能通过网络传输来完成的,物流过程的逐步完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成长时期。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必然要求社会物流服务能力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相一致。无论是新型的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在21世纪商业环境中进行运营,都离不开电子商务模式,如何建立或选择适宜的物流运作模式,即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是企业战略决策的重点问题。


总之,企业现代经营模式与所处的经营环境,都表明了物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同时又是企业本身必须从事的重要活动。从外部看,社会物流承担联结社会再生产,联结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供应者的重任,因而是社会再生产的构成因素,使企业有机地存在于国民经济总体中;由企业本身看,企业的物流活动可能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宝库”,可能成为企业的“第三个利润源”,可能成为企业战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活动。


相关文章

如何查询快递配送进度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快递配送进度,包括官方网站查询、第三方快递查询平台查询以及手机APP查询等方法,并提供了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2480查看详细

快递配送状态查询方法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种查询快递配送状态的方法,包括通过快递公司官网、第三方快递查询平台以及手机APP等途径,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帮助您快速、准确地查询快递信息。

550查看详细

快递配送地址修改指南

详细解读快递配送地址修改流程,涵盖各种情况下的修改方法及注意事项,助您轻松更改收货地址。

7440查看详细

如何查询快递配送地址?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种查询快递配送地址的方法,包括通过快递单号、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官网以及第三方物流查询平台等途径,并针对不同情况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80查看详细
关闭
关闭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