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推行物流包装废弃物回收再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物流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其中回收再生法对于我国是最适用的方法,因为我国人均资源较缺乏,促进物流包装材料的循环使用既减少环境污染又节约资源,但在我国推行回收再生处理方法应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建立包装废寺物回收体糸
通过政府立法,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废弃物资源化的教育,使企业、消费者都具有强烈的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意识,并建立有效的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为复用和再生打下基础。
(二)复用包装的技术超
包装容器重复使用,不但节约大量原材料和能源,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废弃物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解决复用包装存在的问题。
(三)剎走回收再生的各种杻准
制定包装废弃物回收再生的有关标准,使我国回收再生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剩史回收再生优惠政茉
对于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差的回收再生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给以优惠政策,并扶持这类企业健康发展。
另外,通过宣传、教育和实施回收标志,提醒公众:废弃物的处理要付出代价的,只有将宣传教育经常化、大众化、深人人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物流包装废弃物。
二、 制定和完善物流包装废弃物的管理法规
经济发达国家为维护本国生态环境不受污染,纷纷制定了与包装有关的环保法规,依法管理物流包装制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一般各国立法着重于3个方面:一是各类包装容器的生产有法可依;二是禁止使用对包装产品有害的包装材料;三是制定各种包装材料再循环使用的目标。各国就包装方面的立法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包装生产和消费部门必须对其产品或商品造成的环境问题真正负起责任。这样,政府就可以从宏观上切实加强对包装废弃物的管理。
美国许多城市制定了法律,其主要内容有:
① 增加包装税收与弃置费用。
② 包装废料处理付以高额费用。
③ 包装材料回收率,2000年玻璃已达到65%,废纸已达到40%。
德国1991年公布了包装废弃物限制法,到1995年,铝、玻璃等包装物的再循环比例达到90%,其他包装材料达到80%。
我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工作还停留在废品回收的初级阶段,同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废弃物回收利用既无立法,也无统一规划,与包装有关的法规支离破碎地分散在食品卫生法、出口商品法和环境保护法,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制定相应法律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 包装制品的生产、流通及消费者各个自承担包装废弃物回收再生的责任,企业应承担与其产品直接有关的包装废弃物处理费用,并对因产品包装导致的环境污染负责。
② 设置国家资源回收处理与综合利用总公司负责全国的废弃物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各主要城市设立废弃物物流中心,负责废弃物的回收、分类、分析、加工处理、运输等物流活动,总公司和物流中心可采用民办公助形式或股份制经营方式。
③ 设立回收标志。凡委托废弃物物流中心为本企业做废弃物物流的在其产品包装上贴上回收标志。凡向我国进口产品的企业必须向总公司或中心交纳废弃物处理费以获取总公司的回收标志。无回收标志产品包装,在流通中给以适当的限制或罚款。
④ 积极推行有偿回收制度、禁止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包装材料,控制一次性包装制品的生产和应用。
⑤ 制定我国中长期物流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再循环的目标。
三、 开发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包装材料
在五大类包装材料中,废弃后最难处理的是塑料。由于塑料稳定性极好,在自然界不易分解,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是,现实生活中又离不了塑料,它在包装材料中每年以6%的速度在递增,主要是因为我国还没有什么材料能够取代 塑料作为包装材料,应吸取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大力开发无污染和少污染的新包装材料。
(一) 高阻隔陶秃.篆铍膜
真空蒸镀铝塑料薄膜虽然有良好柔韧性、密封性、抗水蒸气及紫外线的能力,但再进一步提高阻隔性就非常困难,而且镀铅层对微波有屏蔽作用,无法用于微波加热食品的包装;镀铝膜废弃物在自然界不能分解,焚烧后生成氧化铝在炉中结块。高阻隔陶瓷蒸镀膜的开发解决了上述问题。这种新材料不但具有接近玻璃的高阻隔性,而且透明.耐蒸煮,具有较好的微波加热适应性,可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及电子元件的包装。废弃后焚烧不结块,易处理,而且成本比金属蒸镀膜还低,如果将不同基材复合,功能将更加完善。
(二) 可吟解塑料
常见的塑料包装废弃物不能自然分解进人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系统,可降解塑料,使用后像纸一样能自然分解纳人大自然物质循环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塑料包装材料无 害化开辟了新途径,可降解变化的因素来划分,可分为生物降解性和光降解性两大类。生物降解根据促进化学结构发生降解性塑料是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下发生降解,而光降解性塑料是在日光的作用下发生降解。它是继金属、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之后的第四种新包装材料。但是,作为一种新型包装材料,还存在降解程度、价格、降解过程是否存在有害元素的迁移等问题未完全解决。可以预料,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将有更广泛的发展前途。
四、我国绿色物流包装发展规划
(一) 推行绿色包装设讨
倡导“适度包装”,将包装减量化作为实现绿色包装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思路被称作“绿色包装设计”。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大力提倡“适度包装”,反对“过度包装”。我国正在开发发泡剂的代用品,选用天然纤维素、木质素等作为原料代替EPS。研究开发纸浆增强剂和瓦愣纸板的结构,以提高包装用纸和纸板的强度,减少纸板厚度,从而实现包装减量化。
(二) 发展周转包装
发展周转包装,回收复用是节约原料、能源、减少包装废弃物的重要措施。很多工业 发达国家限制一次性包装,近几年来,我国集装箱运输有了很快的发展,已经发展到50 多万箱,仅此就大大减少了包装对环境的污染。
(三) 研究开发軒的包装材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包装必定有较大的发展,然而,环境也必须得到保护,二者最佳配,就需要研究开发对生态环境无害或者污染程度小的利于资源回收再生的高性能包装材料代替传统的包装材料,以此达到降低包装用材、减少废弃物的目的。EVOH、PET等高阻隔性的多层复合薄膜利用天然纤维素、木质素、甲壳质、淀粉等料,制造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喷雾包装中的氯氟烃替代品、高强度轻量薄壁玻璃、高强度包装用薄钢板、马口铁及铝板等的研究开发。虽然这些包装材料在学术上还有争议,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发展绿色物流包装的角度上考虑,应该大力研究和开发。
(四) 限剁有毒、有睿及难降鮮包装材料的使用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手段禁止和限制使用有毒、有害和难降解的包装材料,并且严格控制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资的含量。如美国有15个州禁止使用不能降解的塑料生产鸡蛋包装盒,西欧要求5年内食品包装材料中重金属含量降到100X1CT6以下。
(五)矣施绿笆标志
绿色标志也叫环境标志,它是指包装制品或被包装产品属于绿色产品。环境保护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绿色系统,仅靠“下游”回收处理综合利用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需要,应该从污染形成的“源头”,上游的产品生产到下游的“末端”的回收再生全过程进行预防和管理,不仅重视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清洁工艺和污染处理,要重视流通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要重视消费及消费后的回收处理问题,因此,国际市场上绿色标志就应运而生。
实施绿色标志促使物流包装开发新产品,实施技术改造,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环境意识和行为,自觉选用无废、少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实施绿色标志通过图形、说明等标志,向消费者表明标志产品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在选购商品时实际上是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直接影响到物流包装的环境决策。
实施绿色标志有利于冲破国外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有的国家在技术标准、安全卫生、商品包装、认证标志等方面,限制不符合要求的国外商品的进口。绿色标志实际上已成为一种非正式的贸易技术壁垒。实施绿色标志,可以顺利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限制国外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要求的商品进人国内市场。
实施绿色标志,使我国的环境保护由单纯的强制性逐步发展为强制与指导相结方式,包装企业将由被动治理污染逐步转变为主动预防污染。因此,实施绿色标志是制定绿色物流包装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