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公路网的建设速度较快,公路技术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重型货运车辆在公路运输车辆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我国已有公路还是不能适应需要,主要原因是现有公路数量少,质量差,技术标准低。包括一些千线公路在内,仍是在五、六十年代的简易公路、乡村公路、大车道基础上 经过改造提高而发展起来的;绝大部分县、乡公路是发动群众,用 民工建勤,民办公助的形式修建的,路基、路面强度不足,线型差,路基窄、附属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弱;油路多为60年代修建的渣油表面处治,材料次,施工质量差,加上使用年限长,维修不及时,致使超龄路面较多,路况下降。
现有公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酿数量少,交通堵塞较严重
我国作为一个有960万km2国土和12亿人口的大国,办 长度只有1 157 009 km,公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116km, 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拥有公路还不足1 m,与发达国家(美国 26.1 m/人,法国14.59 m/人,日本9.33 m/人,德国7,99 m/人, 英国6.2 m/人)和发展中国家的印度(2.2 tn/人)相比,还相差甚远。虽然公路已经将各省省会、大中城市、主要港口、经济基地连接 起来了,但是,在公路网中,还有不少断头路。联网路未接通,县、乡公路数量不足,全国约有20%的行政村还不通公路,通了公路的 村,其公路的分布是成树枝形的,没有构成网络,很多村与村之间 还要绕道行驶。
从经济和公路增长对比情况看,1980年〜1988年社会总产值 年平均增长率为11.5%,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6%,同期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平均增长17.3%和17.7%,而公路通车里程只增 长了1. 5%。根据1990年中德合作的《2000年中国公路运输发展 战略研究报告》中的资料,对1〇〇个县的典型调査表明,约有3/4 以上的县公路网数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里程至 少要增加1/10。经济发展较快的县比经济 落后的县更需要较多的公路。
由于交通董发展较快,相当多的路段实际交通量超过了设计能力。1987年全国公路网的年交通量平均已达908辆八1,其中:国道平均2 018辆/d,省道平均1 372辆/d。对全国公路网中的10.6万km国家干线公路作进一步分析表明:交通量大于2 000 辆/d的路段,占国家干线公路总里程的33. 8%。
公路网交通量的日益增加,使一些公路路段,特别是城市进出口路段,出现7*严重拥挤和堵 塞的现象。1987年全国公路网平均交通拥挤度已达1. 15。其中国道平均交通拥挤度为1.04,省道为1. 14,县道为1.41,乡道及专用公路平均为1.00,全国国家干线公路拥挤度大于].00的路段里程占国家干线总里程的53. 5%,特别是城市出入口,经济发达的城市之间公路以及若干公路干线中,等级偏低的路段拥挤度更大。
二、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
公路质量差反映在公路技术等级偏低,路面质量差,桥梁荷载标准低。1995年末,全国有公路115. 70万km,其中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专用二级公路)和一般二级公路仅占8. 32%,而大量的是三、四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70. 41%,还有急 需改造,以提高技术等级的等外公路24.6万km,占总里程的21.27%0 .
1995年末公路桥梁总数19. 64万座,627. 9万延米,其中:还有半永久性桥梁2 241座,4. 53万延米;临时性桥梁3 214座,4. 87万延米;危桥4 189座,14. 25万延米;急需改造,荷载低的桥梁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在全国555处公路渡口中,还有人力渡口 123处。
我国的公路大部分是采用民工建勤,民办公助,以工代赈等形式修建起来的低等级公路。碎、砾石或粒料加固土、改善土等中、低级路面有待改善提高,桥梁、涵洞、构造物、防护工程等不完善,路基水稳性差,强度不足,防冻能力和排水能力差,水毁、冻胀、翻浆、沉陷、边坡坍塌等病害经常严重威胁和损坏公 路路基、路面、桥梁及构造物,造成交通中断,给国民经济和人 民生活带来很大的损失。
三、路面等级低,强度不足
我国1995年公路中,铺有路面的里程有1 043 390 km,占公路总黾程的90. 18%,其中铺有高级、次高级路面的公路38. 7万km,仅占公路总里舀的3 3. 4 %。在这些路面中约9 0 %左右为渣油(沥身)表面处治路面现有公路中砂石路面占的比重较大,有 656 563km,约为总里程的56.8%。另外.还有无路面的公路占总 里程的9. 8%。这些公路受季节气侯的影响很大,在雨季里大部分 公路晴通雨阻不能行车。
我国评价公路路面的强度指标主要是弯沉值。根据山东、四川、浙江、北京四省(直辖市)对3 041 km黑色路面的强度调查实测弯沉值的统计表明:能满足或基本满足的路段为158 km,占5. 2%';强度稍微不足,通过如强养护可使用二、三年的路段有70Gkm,占23.2%;强度不足,近期应立即大修的路段有745 km,占24.8%.强度不足的路段合计占48.0%。按此比例估计全国总油路38.7万km(lf)95年末统计>中•则有185 760 km 的路面强度不足。至于还有656 563 km的砂石路面、土路面.其 路面的强度就更低了。
从调査黑龙江、山西、四川、湖南、北京五省(直辖市)公路的黑色路面路况的情况来看,也是很差的,所调査的20 947 km公路中,优等路2 354 km,良等路9 537 km,好路率仅为56. 8%,差等路比例竟达li. 2%。
四、混合交通严重
我国公路网交通量构成的最大问题是混合交通,而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构成也很复杂,机动车辆中既有汽车,又有大量的拖拉机;非机动车中人力车、畜力车,特别是自行车的比例很大。各种车辆行驶速度相差悬殊,致使通行能力极低,事故率高。
根据1994年对国道中的98 489 km公路的调査,按车辆折算系数(载货汽车、大客车、拖拉机为1,小客车0.5,载货拖挂车1.5,畜力车2.0,人力车0.5,自行车0.1)求算混合交通量构成 中,汽车占80. 75%,拖拉机、人畜力车、自行车占19. 25%。
据1987年资料统计,全国公路网中汽车交通量仅占48.7%,其中:客车为12%,货车为36.7%),拖拉机及其他机动车占 34.8%,人畜力车占6.8%,自行车占9. 7%。在干线公路上汽车交通量所占比例较高,国道上汽车交通量比例为65%(其中:客车交通最为17%,货车为48%)。
198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的混合交通量状况也不尽相同,以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公路网汽车交通量占混合交通量的比例最低为34%,最高为74%。国道汽车交通量占混合交通量的比例最低为34%,最高为90%。
混合交通给公路运输带来了不少问题:一是行车效率下降;二是事故增多;三是运输成本、能源消耗增高。据安徽省安庆市公路管理站的典型调査表明:混合交通比分道行驶,汽车平均行驶速度降低18%,其中小客车降低22%,大客车降低19%,载货汽车降低 12%。
辽宁省沟邦子公路的调查表明:混合交通比分道行驶,汽车降低行驶速度32%,燃油消耗提高16%,换档次数增加5倍,超车次数增加2. 7倍,碍超次数增加3. 6倍,碍超时间增加6倍,交通事故增加5倍。如以混合交通导致汽车行驶速度平均下降20%计算,运输成本相应升高18%,百吨公里油耗升高12%,车吨年产量 降低17%。
另外,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放物品以及沿路摆摊设点等现象也很普遍,不仅降低了公路利用率和行车速度,而且也增加了行车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