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前,我国没有汽车制造工业,我国的第一台汽车,是由1901年从国外购买的。从此以后的五、六十年间,由于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就连汽车的配件、燃料、轮胎,都是依赖从国外进口,而且大量的是小汽车和轻型车辆。汽车保有量的发展速度,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状态。 1949年前,我国各种汽车的总保有量,仅为5万辆。由于载货车辆数董少,仅能完成公路货运量的7%。
解放后,1949〜1955年,我国仍不能自已制造汽车,还是依靠进口。截至1955年底,我国汽车的保有量为10.14万辆,每年平均增长0.8万辆。
1956年,我国在长春,建成第一汽车制造厂后,从此开创了我国制造汽车的历史。随后,又在湖北省的十堰市,建立了第二汽车制造厂,接着又建立了一批中等规模的汽车制造厂,初步形成了我国以载货汽车为中心的汽车制造工业体系,国产汽车的产量在不断增加。1956年,汽车产量为1654辆,全部为载货汽车。到1970 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达到40多万辆,平均每年新增2万余辆。1970年,国产汽车的年产量达到87 166辆,其中载货汽车为 65 686辆。但仍不能满足公路运输市场的需要,每年从国外还要进口部分车辆。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进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公路汽车货运量猛增,汽车保有量和国产量增长很快。据1980〜1989年的统计,我国汽车,年平均增加30万辆;国产汽车的年产量达到472 538辆,其中载货汽车产量为280 066 辆。到1988年的年产量达到64万辆。从1956〜1989年的34年间,我国共生产汽车4 662 178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