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公司而言运输成本是物流成本中最重要的单个因素。面向可运输性设计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创造更大的经济规模,减少产品和服务成本。
1、可运输性要求
影响可运输性的设计特性包括:①物理性能(宽度、高度、长度、中心等);②动力学限制(加速度、振动、偏斜、泄漏等);③环境限制(温度、压力、湿度等);④危险因素(辐射、爆炸、静电、人身安全等)。
生产流水线的作用和面向可制造性的设计活动必须与物流联合以至于从更低的产品成本和更有效的使用配送及运输资源中获得最大利益。在不同地方不同项目的加工的产品设计策略影响面向可运输性设计。加工厂的位置和运行中的相互关系影响运输成本和投放市场的时 间,产品设计应保证安全地搬运和运输。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需要一个不同的策略作为整个物理配送策略的一部分。
面向可运输性设计应该包括如下的成本数据:根据质量/模式/等级的定额运费、运输费、兑换率、工资等。如果在这些成本项中有明显的变化,它们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必须与产品设计者交流。面向可运输性设计应该与立法和各种运输模式的民族要求相一致。
易受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加速度影响的灵敏的和易碎的产品设计要着重考虑产品的可运输特性。在设计阶段必须考虑极端的环境因素对产品运输能力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下气体、液体或容易腐烂的产品,要求在物流和设计功能之间密切协作。这些产品的运输和配送要求可能强加给产品的包装和设计一些严格的限制。
2、发货、搬运和存储
在物流和可行性设计、选择、运输设备的使用、工具和模式之间必须紧密协作。当零 件/产品设计与可利用的设备能力和功能相互矛盾时,通常进行产品/零件的搬运、发货、存储比较困难。面向可运输性设计要求被设计的零件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可经济地存储、搬运和发货。包装件不仅需要容易搬运,而且必须远离危险以至于不会危及搬运人员或运输活动。
面向可运输性设计应该考虑发货和搬运,如包装件的质量、体积、操作简单、耐碰撞、耐冲击或突出物的包装防护、贵重物品的特殊防护、产品的脆值等。在设计过程的早期阶段,产品/包装设计者应该了解在最终运输前包装件的发货尺寸和发货长度等物流因素。
3、运输模式
面向可运输性设计需要与运输者进行联合,其中要求:运输合同期限应该至少超过一年(通常是3〜5年)。发货者应该努力减少运输者的数量,以便获得更好的价格、服务、与运输者实现真正的长期合作,这些联合和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面向可运输性设计应该聚集在可靠性和运输时间上,可靠的和及时的运送创造了产品差异,进而给发货者带来竞争优势。合理的面向运输的设计通过运输模式的不同要求,使包装件运输与搬运更有效,以获得更高的可操作性和更低的生命周期成本。另外,产品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需要进行特殊或唯一搬运和运输的方法。产品设计应该考虑在各种运输模式中运输时间的可变性。现代商业社会,时间是一个竞争武器.因此运输中需要考虑不同交通工具运输的时间可变性。在空运、卡车和铁路运输中,空运的运送时间可变性最低,卡车和铁路分别排第2和第3。产品设计者应该了解运输模式的经济性、可用性、多功能性、容量、速度、可靠性和使用的频率。
面向可运输性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产品容积,空箱易于返回,运输费用合理。根据运输时间的可变性,在同一次订购中对相近的运输模式比较它们的平均运送时间。而空运的产品一般与它们的质量或体积相比价格较高,但配送时间最短,因此,当运送的速度在产品配送中最重要时,采用该运输方式。
4、可运输性设计标准
面向可运输性设计应该考虑两个最重要的运输服务特性——平均运输时间和运送时间可变性,这两个因素都应该极小化。
面向可运输性设计应该努力减轻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产品的质量,质量轻、功能丰富的产品容易加工、发货和使用。面向可运输性设计需要考虑选择运输重的、廉价产品的方法与选择运输轻的、高价格产品的方法,后者应该对产品设计有更重要的影响。
产品设计特性影响在产品价值、质量比率方面的配送策略。这些影响创造了一个U形的总物流成本曲线,价值质量比率低的产品必须在低的存储成本和高的运输成本之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