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 (activitybasedcosting)作业成本法引人许多新概念。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成本池构成作业中心。作业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析,其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突破了产品这个界限,而把成本核算深人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池”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因此,应用作业
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并进行管理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
(1) 界定包装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作业是工作的单位,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
(2) 确定包装物流系统中涉及的资源资源是成本的源泉,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成本、生产维护成本(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必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包装物流系统的核算中剔除。各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活动准确地确定各种作业是作 业成本分析的基础。
(3) 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这种关系称为资源动因。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它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以人工费为例,将其分配到各个作业成本池可选择工时为资源动因。
(4) 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作业动因反映了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以采购成本池为例,将其分配到各个产品时可选择采购材料在各产品中的比例为成本动因。
许多实例强调整个系统成本的重要性,有许多软件可以完成包装的优化。然而,最大的 问题是收集系统分析时所需的数据。
零售工业中使用DPP (direct product profitability)模型来计算直接产品收益率。DPP 模型由零售商或配送者定义从每个单独的产品获得的实际利润。搬运、运输和存储的成本被 使用来完成计算。这使得用每一种特殊产品的成本取代一般的成本分配成为可能。
记住识别所有包含的活动,收集预先 定义好的数据。核心的问题是反复用同一种方法计算,在灵敏度分析中使用同样的方法来确 定成本在多大程度上受物流成本的影响。用这种方法可保证开发的包装方案将使整个系统更 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