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包装技术主要包括运输方式、装货积载、货运交接方式以及搬运与固定。
(1)集装箱运输方式。从1956年起,国外集装箱运输就由陆地运输发展到了水路运输。 集装箱运输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 这种运输方式可节约包装材料,简化货运作业手续,提高装卸作业效率,减少运营费用,降 低运输成本,便于自动化管理。但是,集装箱投资大,必须有相应的运输工具和专用码头、 泊位以及装卸机械等配套设备。集装箱运输只有在货物流量大、稳定集中,并且能实现公路、水路和铁路“多式联运”,以及从生产企业到零售商店或消费者的“门到门”运输,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运输效率。
集装箱的运输形式可以采用整装货 (FCL:Full Container Load) 运输和拼箱货 (LCL: Less Than Container Load) 运输。整装货运输一般是一批货物达到一个或一个以上集装箱内 容积的75%或集装箱承载量的95%,由发货主在其货舱或工厂仓库装箱。集装箱装满后用 卡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运到内地仓库(第一枢纽站),再利用集装箱专用列车运到集装箱码头 (第二枢纽站),然后进行海上运输等。拼箱货运输是一批货物不足整箱货的容积或承载量, 这些货物由发货主先集中到内地仓库(第一枢纽站),再由仓库根据货物的流向、特性和重 量等,把到同一目的地的货物拼装在一个集装箱,然后再用专用列车运到集装箱码头(第 二枢纽站),然后进行海上运输等。
(2)集装箱的箱体标记。为了便于对集装箱在流通和使用中识别和管理,便于单据编制 和信息传输,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了集装箱的代号、识别和标记,我国国家标准 GB/T1836 《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也对相关内容作了规定。
① 箱主代号。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箱主代号由四个大写的拉丁文字母表示,前三位 由箱主自己规定,第四个字母一律用U 表示。为避免箱主代号出现重名,所有箱主代号在 使用前应向国际集装箱局登记注册。
② 顺序号,又称箱号。箱号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有效数字少于6位时,则在有 效数字前用“0”补足6位,如“053842”。
③ 核对数字。核对数字是用来对箱主代号和顺序号记录是否准确的依据。它位于箱号 后,以一位阿拉伯数字加一方框表示,是由箱主代号和集装箱箱号通过一定的算法计算得 出,具体算法请参考国家标准GB/T1836《 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
④ 国家和地区代号。国家和地区代号用两个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国际标准化组织公 布的国家(地区)代号有220多个,其中中国为CN 、中国香港为HK 、中国台湾为TW 、日 本为 JP 、美国为 US。额定重量和自定重量标记。
⑤ 尺寸和类型代号,又称为箱型代码。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尺寸和类型代号由4位阿 拉伯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尺寸的特性,其中第一位表示集装箱的长度,第二位表示集 装箱的高度,后两位数字表示集装箱的类型。
⑥ 总重和自重。额定重量即集装箱总重,自重即集装箱空箱质量(或空箱重量),国际 标准化组织要求用英文 “MAX GROSS” ( 或MGW) 和 “TARE” 表示,两者均以千克 (kg) 和磅 (b) 同时标记。
⑦ 超高标记,该标记为在黄色底上标出黑色数字和边框,此标记贴在集装箱每侧的距 箱顶不超过12.2m、距右端0.6m处,贴在集装箱识别标记的下方。凡高度超过2.6m的集 装箱应贴上此标记。
⑧ 箱顶防电击警示标记。该标记底色为黄底黑色标符,并用黑色三角形圈注, 一般设 在罐式集装箱和位于登箱顶的扶梯处,以警告登顶者有触电危险。
⑨ 空陆水联运集装箱标记。由于该集装箱的强度仅能堆码两层。因而国际标准化组织 对该集装箱规定了特殊的标志,该标记为黑色,该标记位于侧壁和端壁的左上角,并规定标 记的最小尺寸为:高127mm, 长355mm, 字母标记的字体高度至少为76mm。
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箱体上必须贴有按规定要求的各种通行标志,才能顺利地通过或 进入他国国境,否则,必须办理证明手续,延长集装箱的周转时间。集装箱上主要的通行标 记包括安全合格牌照、集装箱批准牌照、防虫处理板、检验合格徽及国际铁路联盟标记等。 国际铁路联盟标记是在欧洲铁路上运输集装箱的必要通行标志,凡符合《国际铁路联盟条 例》规定的集装箱,可以获得国际铁路联盟标记。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国铁路集装箱不使用国家地区代号和尺寸与类型代号,额定质量 和空箱质量也不按国际标准标记。企业的自备集装箱在我国铁路运输中占有一定比例,为了 加强对这部分集装箱的管理,铁路部门对自备箱的编号和标记做了以下规定:
① 自备箱的编号由箱主所在铁路局负责,并按规定标记。
② 箱主代号由四位拉丁字母组成,前两位由箱主自选,后两位按规定选取。通用箱为 TU, 冷藏箱为 LU, 危险品箱为 WU, 保温箱为 BU。
③ 六位箱号数字,前两位为箱主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行政区划代号,第三至第 六位由所在铁路局确定,核对数字由铁道部统一计算提供。1t(t 表示吨)集装箱不用核对 数字。
④ 1t自备箱腰部应涂刷150mm 宽的白色环带,5t 及其以上自备箱腰部应涂刷200mm宽的白色环带,危险品自备箱应涂刷黄色环带。
(3)装货积载。集装箱的装货积载是指同种货物在集装箱内的堆载形式与重量、不同货物配载的堆载形式以及总重量配比关系。集装箱运输要减少甚至消除货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装箱的装货积载,因此,集装箱运输必须编制集装箱货物积载计划。编制集装箱货物 积载计划时,应主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① 容积和重量的充分利用。必须熟悉各种集装箱的规格及特性,集装箱容积利用率的 计算方法以及货物密度与集装箱容积的关系。
② 一般货物配载问题。主要是货物积载重心要低且稳,货物之间相容性要好。
③ 特殊货物配载问题。特种货物主要指重货和危险货物。特重货物的配载要注意积载 的平衡和集装箱容积的充分利用。危险货物按规定一般不准配载。需配载时,应按危险货物 运输规则要求进行配载,严禁配载性能不同的危险货物。危险货物的装箱,其性能、容积、 规格、储存、积载、标签等,均要符合有关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要求。此外,水路运输危险货物的集装箱必须装在船舶舱面的指定位置。
(4)货运交接方式。集装箱货运按照装箱的形式可分为整箱和拼箱两种,其交接方式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① 整箱交、整箱接 (FCL/FCL)。 货主在工厂或仓库把装满货物后的整箱交给承运人, 收货人在目的地以同样整箱接货,换言之,承运人以整箱为单位负责交接。货物的装箱和拆 箱均由供货人和收货人负责。
② 拼箱交、拆箱接 (LCL/LCL)。 货主将不足整箱的小票托运货物在集装箱货运站或内 陆转运站交给承运人,由承运人负责拼箱和装箱运到目的地货站或内陆转运站,由承运人负 责拆箱,拆箱后,收货人凭单接货。货物的装箱和拆箱均由承运人负责。
③ 整箱交、拆箱接 (FCL/LCL) 。 货主在工厂或仓库把装满货后的整箱交给承运人,在 目的地的集装箱货运站或内陆转运站由承运人负责拆箱后,各收货人凭单接货。
④ 拼箱交、整箱接 (LCL/FCL) 。 货主将不足整箱的小票托运货物在集装箱货运站或内 陆转运站交给承运人。由承运人分类调整,把同一收货人的货集中拼装成整箱,运到目的地 后,承运人以整箱交,收货人以整箱接。
上述各种交接方式中,以整箱交、整箱接效果最好,也最能体现集装箱作业的优越性。 但是,在实际作业中,交接地点对交接方式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集装箱货物的交接地点一般有“门”、“场”、“站”三大类。按交接地点不同,交接方 式一般分为“门到门”、“门到场”、“门到站”、“场到门”、“场到场”、“场到站”、“站到门”、“站到场”、“站到站”九种。
①“门到门”。由发货人货舱或工厂仓库至收货人的货舱或工厂仓库。
②“门到场”。由发货人货舱或工厂仓库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堆场。
③“门到站”。由发货人货舱或工厂仓库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集装箱货运站。
④“场到门”。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堆场至收货人的货舱或工厂仓库。
⑤“场到场”。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堆场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堆场。
⑥“场到站”。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堆场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货运站。
⑦“站到门”。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集装箱货运站至收货人的货舱或工厂仓库。
⑧“站到场”。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集装箱货运站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堆场。
⑨“站到站”。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集装箱货运站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集装箱货运站。
综上所述,“门到门”这种方式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完全采用集装箱运输,并无货物运输,最适宜于整箱交、整箱接。“门到场站”这种方式的特征是,由门到场站为集装箱运输,由场站到门是货物运输,适宜于整箱交、拆箱接。“场站到门”这种方式的特征是,由门至场站是货物运输,由场站至门是集装箱运输,适宜于拼箱交、整箱接。“场站到场站” 这种方式的特征是,除中间一段为集装箱运输外、两端的内陆运输均为货物运输,适宜于拼箱交、拆箱接。
(5)搬运与固定
① 搬运方式。集装箱的搬运分叉举、起吊两种方式。叉举是指采用叉车进行集装箱搬 运装卸,要求集装箱设有相应的叉槽结构,而且叉车的叉臂插入叉槽内的深度必须达到集装 箱宽度的2/3以上。起吊是指采用起重机进行集装箱搬运装卸。用起重机起吊包括顶角件起吊、底角件起吊和钩槽抓举起吊等三种方式。
a. 顶角件起吊方式。
b. 底角件起吊方式。一般要使用专门的吊具,要求吊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必须小于参考值,且中心线距角件侧面的距离不得大于38mm。
c. 钩槽抓举起吊方式。需要专门的吊具,由抓钩卡入集装箱底部两侧的抓槽,然后将集装箱起吊。用钩槽抓举起吊时,抓槽结构能承受1.25g(g 是重力加速度)的垂直上升加 速度。
② 固定方法。集装箱可装载的货物种类很多,包装方法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规格的
货物,装箱后也不一定100%利用箱内容积。对于重荷装载,则可能留有更大的剩余空间。 如果集装箱内货物固定不良,可能会导致货物不能承受装卸、运输过程中的冲击与振动,造 成散垛、货物破损。因此,需要对集装箱内的货物加以固定,以减少货损。
集装箱内货物固定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即拴固带固定法和空气袋塞固法。当集装箱内的 货物较少时,可选用拴固带固定法,将拴固带的钩头插入集装箱的导轨插孔里,把带扣拉紧扣牢,以固定货物。
当集装箱内的货物不满又不便采用拴固带固 定时,可选用空气袋塞固法,利 用空气袋填充货物装载后所形成的间隙,将货物 挤紧固定。这种固定方法既可以防止货物相对移动,又可以减轻装卸、运输过程中的冲击与振 动。空气袋在充气和放气时,具有很大的伸缩范 围,对紧固和装卸作业都很方便。利用空气袋取 代传统的方木、木片等填充材料,可节约大量的 材料费用和紧固作业时间,并避免了填充材料对 紧固作业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