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 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内涵。
国家经贸委、交通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 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现代物流是指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 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 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 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现代物流整合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形成了集成化、系统化、网络 化、规模化、综合一体化服务的概念,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大系统,加快 了完好的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因而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它延伸并增加了新的内 涵,从为社会提供采购、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 撑的综合物流服务,使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有机地结合。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领域后 再进入销售领域,要经过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加工配送,最终到达用户手中,最后还 有回收物流。因此,它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即通过统 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优化商品的流动,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适应全球“经济 一体化”、“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降低总成本,追求经济目标,实现全社会、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有效配置。二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追求社会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战略。
(2)特征。
① 全球化。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全球化,跨国企业为了提高竞争优势和经营效益,必然 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制造和分销,这使得全球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和频 繁。 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另一方面,全球供 销渠道的大量化和多样化增加了全球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因此,这些跨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协调和整合全球供应链的物流活动,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② 信息化。它是现代物流运营的基础和前提,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 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 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例如,条码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 子数据交换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快速反映系统、有效的顾客反映系统等已在许多国家得到 广泛应用。
③ 网络化。物流网络化的基础也是物流信息化,同时也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物流网 络化趋势有两层含义, 一是物流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包括配送中心与上游供应商、制造商和 下游客户之间的计算机网络,这使得订货过程通过电子订货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自动实 现;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组织化的市场网络。互联网等全球网 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④ 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可节省人力,增强物流作业能力,提高 劳动生产力,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很多,如条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 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 国家也已得到了广泛使用。
⑤ 智能化。它是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是物流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技术。 物流智能化可解决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问题,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 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配送中心的经营管理决策支 持等问题。
⑥ 柔性化。物流柔性化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出现一种发展趋势,它要求 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特征,灵活组织和实施物 流作业。
⑦ 标准化。物流的全球化发展要求以物流的标准化为前提,加强供应链的链接和统一 管理,实现物流信息数据的标准化。物流的标准化并不否定物流的柔性化,而保证了物流的 柔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