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概念。物流概念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入我国。 一种途径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期,随着欧美等国家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引入而传入我国;另一种途径是日本的物流概念引入我国。
国家标准 GB18354《 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 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 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该定义从两个角度对物流概念进行了概括: 一是从物流的表观现象角 度客观地表述物流活动的过程和状态;二是从管理角度表述了物流活动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 对这些工作进行系统的管理。该定义的前半部分内容明确指出了物流的特定范围,起点是 “供应地”,终点是“接收地”,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实体流动过程都可以看成是物流,这充分表达了物流的广泛性;该定义的后半部分内容明确指出了物流所包含的功能要素,实现这 些功能要素的措施是“有机结合”。因此,物流是系统化的产物,也需要“管理”。
(2)“物”的相关概念。在物流学中,“物”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物质资料。 有些对“物”的称谓是片面、狭义的理解,或者仅是上述“物”之中的一部分,与上述 “物”互相包含。
① 物资。它是对物质资料的一种称谓,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 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该部 分不属于物流学所研究的范畴,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 料,又不能包含于“物资”概念。
②物料。它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 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 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③货物。它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物流学中的 “物”就是货物。
④商品。它与物流学中“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凡是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 物质实体都是物流学中的“物”。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物流包含的对象, 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范畴,如房产、地产等。因此,在物流学中,“物”有的是商品, 有的是非商品。商品实体只是物流学中“物”的一部分。
⑤物品。它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 一般指不参与 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与生产相关的或 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
(3)“流”的相关概念。在物流学中,“流”是指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限定为以地球 为参考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流”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有些对 “流”的称谓是片面、狭义的理解,或者仅是上述“流”之中的一部分,与上述“流”互 相包含。
①流通。物流学中的“流”经常被人误解为“流通”。物流学中“流”的一个重点领 域是流通领域,但不能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别主要有两 点:其一,涵盖的领域不同,物流学中的“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生产、生活等 领域,流通中的“流”的范畴仅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其二,“流通”并不以其整体 作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的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成物流学中“流”的一部分。 在流通领域中,交易、谈判、契约、分配、结算等“商流”和贯穿于其间的信息流都不能 纳入物理性运动。
②流程。生产领域中的物料是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生产领域中物的“流”或 “流程”,只是物流学中“流”的一个局部。
综上所述,物流是指具有物质实体特点的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进行物理性 运动,从而创造出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加工附加价值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