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温哥华港(Vancouver)属于峡湾河口港、基本港,西经123°07'、北纬49°17',位于加拿大西南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端的弗雷泽(Fraser)河口,在巴拉德(Burrard)湾内,濒临佐治亚(Georgia)海峡的东南侧,是加拿大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小麦出口港之一。海岸线长200多千米,以狮门大桥为界,外港为英吉利湾,水域面积广达518平方千米,内港深水面积130平方千米。港口为天然良港,航道水深8.23〜20.5米,潮差较小,终年不冻。
该港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海陆空联运网络,码头上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站与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相连接,双层集装箱专用列车可将货物及时运往加拿大和美国内陆的大部分地区。与北美大陆西部海岸的其他港口相比,温哥华港与亚洲之间的海上距离更短,使其在缩短航行时间与降低海运成本方面独具优势。温哥华港是一个原料和初级产品的转运港,出口产品以林产品、粮食、煤炭、硫黄、钾肥和铜砂为主,进口产品则以机械、电子电器等产品为主;与世界很多港口有定期航班往来,特别是与美国、日本、中国、英国的港口联系最为密切。
气候条件
温哥华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的主要城市,依山傍海,为常年不冻的天然良港。由于风景优美,温哥华港是北美大陆西部海岸中最为理想的海上旅游的出发地和目的地,特别是游览阿拉斯加的海上旅游客运业非常发达。温哥华港的加拿大客船码头和巴兰丁游船码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游船客运码头,由于距离温哥华市中心和温哥华国际机场很近,因此,每年都能招徕到众多的到阿拉斯加观光的国际游客。
港口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东南一西南风。1月平均气温为2.51,7月平均气温为17°C。每年7—10月多雾,有时可延续数天。全年平均降雨量约1100毫米。大潮潮高为1.9米。
历史沿革
温哥华港位于巴拉德湾和弗雷泽河三角洲之间,与温哥华岛隔岸相望,靠近美国华盛顿州。早在19世纪70年代,温哥华原为伐木工人的居住地,当时称之为格兰维尔,直至1886年才更名为温哥华。巴拿马运河于1915年正式通航后,加拿大西部地区生产的大量谷物和木材通过温哥华港,沿着北美西部海岸一路南下,再经过巴拿马运河向东进人大西洋,再运往欧洲。于是,温哥华迅速发展成为繁荣的海港城市,人口在150万以上,商业、金融业、航海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均很发达。此外,还有捕鱼、食品、印刷、金属构件和造船等工业。温哥华港拥有规模宏大的海港码头和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谷物装卸设施。
自从1887年因横贯加拿大东西的大陆桥[西起温哥华,东岸桥头堡为圣约翰(SaintJohn)港建成后开始发展起来,温哥华港现已成为加拿大西部的工商业、交通、科技和文化的中心。主要工业有造船、木材加工、造纸、汽车、鱼类加工、纺织、飞机制造及石油加工等。该港是亚洲到北美洲各航线中最短的航线。公路与加拿大、美国各地相通,铁路可达美洲大陆各地。港口距国际机场约半小时的车程,有定期航班飞往世界各地。
20世纪90年代初,码头泊位只能挂靠第一、第二代集装箱船,现在已可停靠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集装箱运量也从32万标准箱发展到2004年的166万标准箱。吞吐量快速增长,使温哥华港在2004年出现了轻微压港,主要是因为其铁路基建还不是很完善。该港正同加拿大铁路公司合作提高铁路疏港能力,以便把抵港货物经过铁路系统快速转运至美国,吸纳原本挂靠美国西岸港口的船只。温哥华港目前正在筹划扩建,希望到2020年将集装箱吞吐能力提高到530万标准箱,成为美国西海岸的主要辅助港。温哥华港集装箱码头扩建一期工程于2003年2月正式开工,总投资1.1亿美元,已在2005年竣工和投人运行,集装箱吞吐能力增加了36万标准箱。集装箱码头扩建二、三期工程计划在2020年之前完成,届时,温哥华港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将提升到400万标准箱。
温哥华港务管理局还投资8900万美元用于加拿大游船客运码头的扩建工程,已于2003年初竣工。客运大厦的总面积从原来的12356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7560平方米,客运广场上的出租车场地从原来的5852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9290平方米。客船码头泊位从原来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3个。
现状及发展
1.现状
2007年全年,温哥华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230万标准箱。2008年上半年,温哥华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120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作为世界上天然深水良港之一,温哥华港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业务多元化,包括货运及从煤炭运输到游艇客船等一系列业务;港口岸线长,途经8个城区。港口码头分布在南起加拿大和美国接壤的国界罗伯特海岸(RobertsBank),沿着加拿大太平洋西海岸,一直北上延伸233千米,抵达印第安阿穆(IndianArm)和布拉湾(BurrartInlet)北岸的海岸线上。温哥华港口码头对于世界上任何船舶,包括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均没有船舶水尺的限制,而且拥有在北美大陆西海岸港口中服务范围最广泛、最发达的铁路运输服务网络。
温哥华港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的多用途综合性港口,每年与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着290亿美元以上的货物贸易,是通往亚洲市场最便捷的北美大陆西北部港口。温哥华港口为加拿大国内提供了62000个工作岗位,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16亿美元。
港口由26个货运营运中心与其他功能码头所组成,提供各类货物与旅客完善的服务,该港并未有水深限制(航道水深8〜20米),能提供超巴拿马级船舶靠泊。港湾两侧的码头设施全部现代化,可保持高效运转。大部分港口码头都分布在温哥华的布拉湾海岸线上,也有一部分港口码头分布在罗伯特海岸上,但距离温哥华市中心不远,仅仅35千米。
该港每年处理往来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装卸量逾7900万吨。温哥华港货物吞吐量中的80%以上是散货,比较典型的如煤炭、硫黄、钾碱、粮食、石油化工产品和木屑,每年通过温哥华港的I7个散货码头装运进出口。专用杂货码头有3座,主要装卸森林产品,如锯木、胶合板、新闻卷纸、纸浆等,占温哥华港杂货总运量的95%,但仅占温哥华港货运总量的5%。
温哥华港区陆域交通发达,形成了以港口为轴心的立体交通体系,内陆有多条天然气和石油管道通向这里。地面交通密如蛛网,陆路交通有3条铁路线和多条公路线通往全国各地,向东直抵大西洋沿岸,是东西横贯加拿大全境大铁路的终点,向北可达北部的许多城市和地区,向南则与美国的铁路、公路相通;空运也十分发达,坐落在瑞奇门西部海岛上的温哥华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温哥华港非常重视铁路基建,目前约七成进出港货物经由铁路运送。新铁路的扩建将可加强现有联系,后勤网络亦将升级。和邻近的美国港口相比,加拿大港口还拥有一项明显优势,那就是无论是温哥华港或是鲁珀特王子港都较接近亚洲,航程较短。
2.未来发展规划
2006年1月,温哥华启动了扩建集卡通道的项目,以便连接Vanterm、Centerm和Deltaport三个码头,预计5年内集卡的通过量能增加20%,有利于缓解交通堵塞,加速运输周期,并促使该港的吞吐能力大幅增加。
温哥华港正加紧与CP和CN两家铁路公司合作,双方已就进一步的合作事宜签订了合同,以确保该港吞吐量的增加及整个加拿大供应链的完善。温哥华港急需通过提升吞吐能力和完善供应链来增加吞吐量。因此,温哥华港已投资14亿加元(约合12亿美元),用于开发港口新项目。预计未来15年内,该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翻三番。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加上方便快捷的海陆空联运网络,为温哥华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码头上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站与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线相连接,双层集装箱专用列车可将货物及时运往加拿大和美国内陆的大部分地区。与北美西海岸其他港口相比,温哥华港与亚洲之间的海上距离最短,使其在缩短航行时间与降低海运成本方面独具优势。因此,在加拿大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与中国的贸易发展中,温哥华港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广东省物流线路查询
![]() | 上海到佛山物流 | 上海到清远物流 | 上海到潮州物流 | 上海到揭阳物流 | |
上海到阳江物流 | 上海到惠阳物流 | 上海到高要物流 | 上海到雷州物流 | ||
上海到普宁物流 | 上海到湛江物流 | 上海到鹤山物流 | 上海到高州物流 | ||
上海到肇庆物流 | 上海到茂名物流 | 上海到云浮物流 | 上海到南雄物流 | 上海到河源物流 | |
上海到汕尾物流 | 上海到广州物流 | 上海到汕头物流 | 上海到中山物流 | 上海到韶关物流 | |
上海到东莞物流 | 上海到深圳物流 | 上海到珠海物流 | 上海到江门物流 | 上海到乐昌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