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钦州港位于东经108°44'、北纬21°44中国南海北部湾顶端的钦州湾内,北靠南宁,东与北海相邻,西南与防城港交界,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广西沿海“金三角”的中心门户,大西南最快捷的出海大通道,从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起程至钦州港铁路里程分别为1921千米、1487千米、1016千米、963千米、152千米,黎(塘)钦(州)铁路1998年底建成后,西南诸省市至钦州港的铁路里程缩短了101千米。
气候条件
气温:全年平均气温21.9C。
降水:降雨集中在夏季,6—9月的雨量占全年的66.7%。
风况:季风气候明显,年受台风影响次数为2.4次,每年5—8月,盛行偏南风,10月至翌年3月盛行偏北风。
冰况:终年不淤不冻。
潮汐:为非正规全日潮,1个月内全日潮为19〜25天,其余为半日潮。
潮流:浪差大、流速大、潮流具有往复流特征。
历史沿革
进人20世纪90年代初,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下,随着南昆铁路上马建设和中央提出的广西作为西南大通道的决策出台,建设钦州港又被重新提上议程。1992年8月,在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钦州市自筹资金建设钦州港第一期2个万吨级泊位,1994年1月建成简易投入营运,设计年通过能力为90万吨。1996年6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省级开发区),1997年6月国务院批准宣布对外开放钦州一类口岸。现开发区管辖面积89.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34平方千米,海洋面积55.2平方千米。人口约1.3万人。
《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明确广西防城港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北海港、钦州港为地区重要港口。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于全面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战略构想的不断深人实施,广西北部湾风生水起,大潮涌动,面临着前所未存的机遇和挑战。
现状及发展
1.已建码头
目前钦州港已建成投产的码头有: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10万吨原油接卸泊位2个;5000吨和3000吨成品油泊位各2个;钦州港一期万吨级泊位2个;二期5万吨级通用泊位2个;东油浙青5万吨级油气泊位1个;开盛5万吨级油气泊位1个;中石化3万吨级油气泊位1个;广明万吨级油气泊位1个;华润红水河5万吨级泊位1个;国星5000吨级液化气泊位1个和中山港务等一批中小型码头。全港已形成年吞吐能力超过800万吨。
建成投人使用仓库12.5万平方米,堆场50万平方米,各种储罐容量31.7万立方米,其中植物油储罐6.1万立方米,散装沥青储罐3万立方米,成品油储罐21.4万立方米,液化气储罐1.2万立方米,食糖储备仓8.8万平方米。
2.在建码头
目前,钦州港在建码头有天盛7万吨级煤码头泊位1个。
3.拟建码头
钦州港三期工程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个;5万吨级散货泊位2个(水工部分按10万吨级设计15万〜20万吨级矿石泊位3个;1万〜4万吨级泊位5个;电厂10万吨级散货泊位1个;金桂工业园项目配套2万〜5万吨级泊位5个;广西东油公司10万吨级码头1〜2个;三墩25万〜30万吨级码头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近年来在钦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口岸联检部门以及港口管理部门为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为打造西南出海大通道做了巨大努力。2007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达1206.3万吨,2005—2007年吞吐量平均增速为26.1%,外省企业经钦州口岸进出口货物也以每年超10万吨,年均以37%的速度快速增长,钦州港的区位优势正逐步体现。